手机版 欢迎访问云霄霄(www.wx10.com)网站
二零二二年八月,河南省洛阳市伊川县青铜技艺博物馆内举办了一场以青铜为主题的清廉文化之旅。
这次活动内容非常丰富,不仅有书法家、诗词爱好者还有小朋友参加,活动最终举办得非常成功。
但谁能想到,这个举办以青铜为主题的清廉文化之旅的县城,却是以青铜器“造假”闻名。
对于假货,不仅老百姓痛恨,国家也是严厉打击的。
但河南伊川县烟涧村却以制作“假货”为荣,并因“假货”走上了致富路。烟涧村的“假货”其实就是高仿青铜器。
当前,烟涧村不仅光明正大的做起了“造假”甚至还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专门出售“假货”。
现在的烟涧村,修建了青铜工艺美术馆,还有一条名叫“青铜大道”的商业街。
还未到烟涧村地界便能看到路边的青铜雕像以及远处的青铜作坊。
规模
在这里不仅能买到精美的青铜器甚至还能去青铜器制作厂区参观,参与体验青铜器的制作。
每年都有无数游客慕名而来,以前的“造假村”摇身一变成了有名的青铜小镇。
当地政府也鼓励青铜仿古产业的发展,积极借助烟涧村有名的青铜仿制技艺进行宣传。
当地村民不仅是青铜器制作者还当起了导游和青铜器文化宣传人。
烟涧村有近30家形成规模的青铜器仿制公司,专业加工作坊则有180多家,参与青铜仿古等相关产业的人数更是超过了3万。在20年的时候,产值已经达1.6亿
村子的产值更是周边村子的数十倍,惹得其他村子羡慕不已。烟涧村能有今天的发展,其实都得益于一名叫方兴庆的老人。
1981年春节即将到来之时,原本平静的伊川县烟涧村却突然来了几名警察,他们二话不说直奔方兴庆的家并将他带走。
对于村民来说,有警察来了可是大事,尤其见到方兴庆被带走,村民们一时议论纷纷,都在疑惑方兴庆犯了什么事。
但他们的各种猜测都很快落空,原来方兴庆并未犯法。
专家的发现
方兴庆虽然没犯什么事,但警察也不是无缘无故就随便带人回来询问的,事情还起源于一起文物走私案。
就在带回方兴庆不久之前,上海海关查获了一批走私文物。文物走私在任何时候都是大罪,我国有不少珍贵文物就是这样流到了海外,所以这批文物一被查获就引起了警方的重视。
但相关专家鉴定后却发现了一件怪事,这批文物中好几件都是博物馆记录在册的。
难不成是有人去博物馆盗取了文物再将他们走私到海外,如果真是博物馆里的文物,那这件事情就不止是走私那么简单了。
值得庆幸的是,最后经过核实,博物馆的文物并未丢失,那这批文物就只有可能是假文物了。
专家们也没想到假文物也能做得这么真,虽然暂时不知道这批假文物出自谁之手,但可以看出制作之人技艺纯熟,甚至可以以假乱真了。
到底是制作之人故意造假还是高仿文物被人买去以假充真。警方不敢怠慢,很快便查出了背后制作的人,也就是方兴庆。
方兴庆自己也没想到,他声明过是仿制的文物会被当成真文物走私。
他只想用自己的手艺挣点钱但知法犯法的事他可不敢做。知道方兴庆并未参与走私,警方很快将他送回村子并向村民们解释他并未犯法。
这下方兴庆会制作青铜器的事却彻底在村里传开了,村民们也知道了高仿青铜器也能挣钱。
不少人开始向方兴庆讨教制作手艺,但青铜器高仿技艺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学会的。
自学手艺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做学问如此,学习一门技艺也是如此。正可谓“十年磨一剑”,方兴庆的这一手技艺也是经过多年刻苦练习得来的。
1963年,方兴庆无意中得到了一面青铜古镜,他本以为这面镜子能卖个好价钱,谁曾想却发现这是一面残缺的镜子。
作为一个热爱古董的人,看到这面残破的镜子他难免感到惋惜,最后还是决定试着修复这面镜子。
方兴庆平时就是一个动手能力很强的人,再加上是自己感兴趣的文物,他很快就开始认真的做实验、一步一步琢磨修复方法。
也许是天赋加努力,方兴庆最后将这面原本残破的镜子复原成了一面完好无缺的青铜古镜,自己也因此练就了修复文物的好手艺。
更让他没想到的是,一个专门来村里收购文物的人花100元买走了这面镜子。
当他告诉对方这其实是他修复过的镜子之后,对方也很惊讶于他的手艺。要知道在当时,猪肉还不到1元1斤,100元算得上是真正的大钞了。
自己修复一面镜子就赚到了那么多,方兴庆顿觉自己发现了商机,但很快他又意识到靠修复文物挣钱没那么容易。
从何处找到这些残缺的真文物就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最后他不得不放弃了走修复文物的道路。
但是这次买卖给了方兴庆很大的启发,既然自己能修复文物,那何不尝试着仿制文物。
要是真能仿制出来,也不必再冒着风险倒卖古董。
说干就干,方兴庆先从铜钱等小物件做起,后来又成功仿制了一面“牛鼻象面铜镜”。
就连专业人士也一时没有认出这面铜镜是一件仿制品,这下方兴庆更加觉得自己选择仿制青铜器是正确的。
在他彻底掌握了青铜器仿制技艺后,他开始仿制更多东西,彻底做起了青铜器仿制的活。
只是他没想到,自己仿制文物也要被带走问话。有了多次经验之后方兴庆只好在仿制的文物上做上标记,最后也确实省去了很多麻烦。
到后来他干脆将自己的手艺传给村里的人,全村一起做起了青铜器仿古的生意,烟涧村也因此成为了有名的“造假村”,村民们凭借着“造假”的手艺过上了好日子。
烟涧村被称为“中国乃至世界上高仿古青铜器第一村”不是没有原因的。
烟涧村位于十三朝古都洛阳境内,三山环抱,地理位置优越,最不缺的就是文物。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烟涧村每家每户或多或少都收藏有一些文物,村民们对青铜器也并不是毫无了解,而且烟涧村的青铜铸造业也由来已久。
据考证,早在奴隶制社会时期,伊川烟云涧到九皋天室山一带就是祭祀宝地,而烟涧村也成为了青铜祭祀礼器的重要铸造地。
因为有历史传承,村里人对青铜器仿制技艺学习得很快,烟涧村青铜器仿古业也很快发展了起来。
2006年,烟涧村青铜器仿制业已经高度发展并形成了一定的规模。
烟涧村村民们也紧跟社会发展,注册了“烟云涧”青铜器商标。
烟涧村青铜器制作也更加专业化、规范化,为烟涧村青铜器仿造业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基础。
方兴庆不仅找到了自己独特的生财之道,也让烟涧村走上了完全不同的发展道路。
方兴庆出生于上世纪四十年代,原本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他没有很高的知识文化,仿制青铜器也是自己摸索自学的。
因为自己的坚持与热爱,方兴庆成功在各种设备不完善的情况下做出了以假乱真的青铜器,更难能可贵的是他让全村都靠仿制青铜器的手艺发家致富了。
现在烟涧村不仅是国内青铜器爱好者向往的地方,在国外也颇有名气。
政府支持
烟涧村扬名在外,伊川县政府也十分重视烟涧村的青铜器仿古业,不仅为烟涧村大力宣传,还引进技术指导等。
烟涧村在青铜器仿制这条路上从未固步自封,他们在传承中不断精进技艺、更新理念,在经营模式上也一直追求与时俱进。
因为村里人均文化水平不是很高,之前也没有接受过专门的技术培训,在制作青铜器时仍有一些美中不足的地方。
为了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他们邀请相关专家来传授技艺,并不断更新制作设备。
烟涧村成功成立品牌、打响名声、发展旅游业甚至开展了特色种植,还先后拿了许多奖。
烟涧村村民从未给自己设限,也正因如此,才有今天我们看到的1.6亿年产值的“高仿古青铜器第一村”烟涧村。
不过烟涧村声名远播却也臭名在外。烟涧村以仿制青铜器闻名,村里也形成了完整的、大规模的青铜器仿制产业。
从事这一产业本身并不违法,烟涧村的青铜器在售卖时也标明了是仿制,定价也算是合情合理。
但总有贪财好利之人将从这里买去的仿制青铜器作为真文物卖给他人,久而久之,烟涧村也成了文物界的青铜造假重灾区。
这些来自烟涧村的高仿青铜器几经辗转,有时甚至会出现在文物拍卖会上。
面对这个问题,村民们表示他们也没办法。他们能保证自己以公正的价格卖出这些青铜器,却不能预测这些青铜器最终将会流向哪里。
庆幸的是,几年内,伊川县一直坚持做宣传,为烟涧村正名的同时也开发了各类关于青铜器的旅游项目,为烟涧村青铜器仿制业积攒了良好的口碑。
很多人对于“文物造假”一直存在误会,认为“造假”的就是犯法的,其实对于合法的“造假”,我国一直是鼓励的。
文物高仿并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生意,许多德艺双馨的高仿大师甚至很受人们的尊敬。
高手在民间!正是多亏了陶器仿制大师高水旺研究出唐三彩的制作秘密,才使唐三彩制作工艺得以延续,续写了唐三彩的历史。
高水旺的高仿作品“三彩啃马蹄”更是被中国文联、中国民协联合授予山花奖——中国民间最高艺术奖。
另一位仿制大师黄祥则以仿制金银器为主。目前黄祥已经开起了自己的金银器高仿作坊,成为了有名的手艺人,他的金银器制品也被很多人高价收藏。
所有文物都是先辈们智慧的结晶,这些制作工艺也是传统文化的重要一部分。
老人常说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不能丢,但在历史发展中还是有一些文物制作工艺已失传。
当前大多数年轻人对这些传统技艺的兴趣也不是很高,技艺传承成了一大问题。
面对这样的现状,文物高仿发展成为产业,高仿技艺成为人们谋生的手段之一,其实是一种双赢。
这些文物制作技艺是我国灿烂文明的代表之一,里面更包含着先辈们的匠心精神。
高仿大师们重现这些技艺并将它们发扬光大,这是一种手艺传承,一种文化传承也是一种精神传承。
文化传承
用老祖宗的手艺养家糊口、发家致富甚至继承创新本来是一件骄傲的事,只是明明打着高仿名号卖出去的文物经有心人之手却混入了“真文物”市场,让一些文物收藏者和警方困扰不已。
不论哪种文物高仿工艺都是民间宝贵的财富,是值得被认可的。
手艺要传承,打假也要继续,解决行业乱象问题任重道远,云涧村的成功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启示。
烟云涧青铜器制作工艺在十几年前就被列入洛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烟涧村发展青铜器仿制业不仅有历史渊源也名正言顺。
伊川县政府对烟涧村青铜器高仿产业一直都非常重视。在政府的引导下,烟涧村青铜器仿制业也逐渐做大做强。
现在的烟涧村不仅成了伊川县一张靓丽的名片也成了我国重要的青铜器研究基地。
烟涧村能取得这么大的成功,方兴庆固然功不可没,但也离不开村民们的勤劳,离不开政府的支持与帮助。
通往成功的道路不止一条,但却没有哪条是捷径。每个被人称赞的手艺人背后都是几十年的付出与坚持,每个让人惊叹的工艺品都包含着制作者深深的热爱。
云涧村村民既创造了财富又传承了技艺,甚至让我国高超的青铜器制作技艺扬名海外。技艺在传承,几千年的匠心精神也在传承。
正是方兴庆受到启发的契机,才打开了青铜器的另一扇大门。
愿老人以后越来越好!
-完-
编辑|千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