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欢迎访问云霄霄(www.wx10.com)网站
巍巍群山叠翠,条条公路绵延。
位于施甸县的全省9个“直过民族”之一布朗族村寨,就洒落在这样的大山深处。清晨,云雾缭绕,鸟鸣声声。
“早啊!”“我去给花草浇水”“我到养殖中心放出羊群……”还看不清村庄的模样,彼此的问候之声已打破寨子的宁静。
随着薄雾散去,一家家庭院渐渐显露出来。走进木老元乡哈寨村,信步走在村庄内,改造、修葺后的民居依山而建,月季、三角梅、天竺葵等从家家户户的院墙里探出脑袋。村间道路清爽,曲径通幽处,总能收获别样的宅院风景。院墙外、广场上,随处可见布朗族特有的文化符号——“濮蛮”图案,代表着布朗族村民热情、勤劳与善良。
“来来,家里坐。”来到村民李虎家门口,一家人热情地招呼着。他家的楼房宽敞、别致,有两层楼、5个房间,客房和主卧都打扫得干净清爽,厨房、卫生间也收拾得非常整洁。“这是2016盖的房子,云南中烟补助了5.4万元,贷款5万,牛和羊卖得9万元,找亲戚朋友又借了一部分,一共花了20多万元盖起这个房子。”李虎说。
哈寨,在布朗族语言里面,是“好在”的意思,是传统的布朗族村寨,4个自然村、8村民小组中,布朗族占全村人口的70%。
“以前不是这个样子呢”。李虎笑着说,5年前,村子房子破旧、环境脏乱、污水横流、牛粪成堆,甚至人畜混居、条件恶劣。加上山高路远、信息闭塞,这里的人们不知道外面的世界,也没想过走出大山。
2015年,云南中烟对口挂钩帮扶施甸县,实施布朗族整乡推进整族帮扶项目。5年来,云南中烟先后投入帮扶资金6.17亿元,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的总体要求,制定“三年攻坚、两年巩固”的行动计划,将帮扶项目精准安排在以木老元乡、摆榔乡为主的布朗族聚居区,实施安居工程、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社会事业、生态环境保护、素质提高、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提升等七大工程,让布朗山乡实现了一跨越千年的历史性巨变。
搬进新居只是第一步,发展致富才是真目标。“除了美丽的人居环境、完善的基础设施等,云南中烟为村民带来的,还有靠双手创造美好生活的观念改变和能力提升。”哈寨村村支部书记阿福友说。
用企业的市场化经营理念推动产业扶贫。在云南中烟的帮扶和指导下,村民发展产业的思路拓宽、方法变多、目光放远。2016年,云南中烟投资662万元,在木老元村下木老元的烂荒田上,建起了保山市首家自动化、标准化、规模化的养殖场区——木龙源现代化蛋鸡养殖场。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通过本地企业为引领,以规模化产业为支持,群众为主导,建设产业发展基地。
来到养殖场,经过消毒后进入基地。在这里,除了换上大褂的工作人员可以进入鸡舍,其他人员都只能通过6个高清探头观察鸡舍里面的情况。“别看这是一片荒坡烂地,转变思维利用起来,它就是宝。”木老元乡农科站站长祝永院说,这里处于下风口,离村庄有一定距离、符合要求,交通也比较便利。
“我每天早上6点多就要进去,看鸡的精神状态、采食量、粪便,然后检查软壳蛋、沙壳蛋是否增多,如果增多,就说明鸡缺钙和维生素。到了晚上9点恒温灯熄灭后,再进去听有没有咳嗽、打喷嚏、打呼,如果有,就要对呼吸道和胃肠道进行调理。”养殖场场长是上木老元村村民祁绍平,他说,来到这里,才知道养鸡还有那么多学问。
由于管理精细化、规范化、科学化,养鸡场效益明显。截至2019年7月15日,累计引进蛋鸡苗10.048万羽。2018年8月至2020年3月,鲜蛋总产量1275吨,总收入978.6万元,扣除饲养成本费用892.4万元,实现盈利86.2万元。蛋鸡养殖场入驻建档立卡贫困户90户,采取鸡苗折资入股户的模式,第一批2018年2月建档立卡贫困户户均分红达2500元,第二批预计户均分红可达2800元。
“从来没有想到有一天会过上这样的好日子。居住有新房,周边有美景,发展有产业,未来有盼头。”祁绍平说。
5年来,在云南中烟公司及各级“挂包帮”单位、挂包党员干部的倾情帮扶下,木老元乡的布朗族实现了整族脱贫,贫困发生率从33.04%降至0.63%。
“我们还将继续坚守,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做好助力脱贫攻坚后半篇文字。”云南中烟公司扶贫工作队员说。
安居、乐业、发展,布朗族村民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