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欢迎访问云霄霄(www.wx10.com)网站
方舟子是生物学专业,对历史沒有研究。因此其错误观点太多太多。
方舟子第一错:中原有史以来沒大象。
此观点错误。南北朝时淮河流域还有大规模野象群。详见分割线后。
方舟子第二错:偷换概念。
中国古代王朝版图并不局限在中原。方舟子用虚构的中原沒有大象概念,偷换了中国古代王朝版图内有大象的概念。方舟子的故乡福建云霄县(古属漳州府云霄厅),在宋朝时还野象成群为患。福建一直在中国古代各王朝的版图内。中国古代王朝版图还包括现在的越南,那里至今仍有野生大象。
方舟子第三错:无知。
中国最早的象棋实物,是在重庆市万州区老棺丘东汉早期墓葬发掘出的陶制中国象棋棋子。比恰图兰卡早5百多年。
……………………………………………………………
方舟子第一错:中原有史以来沒大象
方舟子此观点错误。有史料记录以来,中原地区有大象。以下按从古到今的时间线,介绍史料和出土文物中,有关大象的资料。
殷墟出土过象牙器、象骨器等。殷墟甲骨刻辞亦有“获象”的记载。获象的数量通常是一、两只,最多七只。显示商代华北地区的确有野象。(《徐中舒 . 殷人服象及象之南迁》《黄铭崇:商人服象——事实与想像》)(括号内为出处和引用文献,下同。)
殷墟一共出土了三头殉葬大象。1935年,出土过两座象坑(胡厚宣《殷墟发掘》)。1978年在西北岗墓葬群中,又发现一座象坑。(杨宝成,王宇信《殷墟象坑和“殷人服象”的再探讨》)。
商朝人即训练大象为军事用途。商代的人驯服大象,以暴虐东夷。周公以部队驱逐象群,将它们赶到了江南。引证一《吕氏春秋·古乐》记载“商人服象,为虐于东夷。周公遂以师逐之,至于江南,乃为《三象》。”引证二《孟子・滕文公下》“周公相武王,诛纣、伐奄,三年,讨其君,驱飞廉于海隅而戮之,灭国者五十,驱虎、豹、犀、象而远之,天下大悅。”
西周中期周昭王(约前995年至前977年)和穆王时期开始,气候开始变冷,大象在黄河流域的生存环境恶化。(《中国历史上的小冰期气候》陈钰萍 林雅真)
但是淮河下游的淮夷、长江中下游的楚国、西南的古蜀,依旧盛产大象。
《诗经·鲁颂》记载,公元前七世纪, 淮水下游的“淮夷”向鲁国进献的礼品中, 有“元龟象齿”,反映当时淮水下游有野象活动。此野象活动一直持续到南北朝时期(后述详情)。引证《诗经·鲁颂 ·泮水》“既克淮夷,孔淑不逆。式固尔犹,淮夷卒获。翩彼飞鸮,集于泮林。食我桑葚,怀我好音。憬彼淮夷,来献其琛。元龟象齿,大赂南金。”
《国语·楚语》叙述公元前六世纪初,楚国巴浦之犀、擎、兑、象,其可尽乎? 引证《国语.楚语上》:“灵王虐,白公子张骤谏。王病之,曰:‘不谷虽不能用,吾慭置之于耳。’对曰:‘赖君用之也,故言;不然,犀、犛、兕、象,其可尽乎!其又以规为瑱也?’”韦昭注:“瑱,所以塞耳也。言四兽之牙角可以为瑱难尽也,而又以规谏为之乎?”
《尔雅·桦地》则称:“南方之类者,有梁山之犀象焉”。
《山海经·中山经》,“岷山,江水出焉……其兽多犀、象”。《山海经·海内南经》有“巴蛇食象”之说。
公元前506年,吴国率联军伐楚,楚国曾用火象阵抵抗吴军。引证《左传.定公四年》“吴伐楚,针尹固与王同舟,王使执燧象,奔吴师。”杜预曰:“烧燧火,系象尾,使吴师惊却之。”
据晋代蜀州人常璩的《华阳国志》,古代蜀国之宝有大象、犀牛,可见四川盆地同样有大象分布。引证《华阳国志》卷三,“其宝则有璧玉、金、银、珠、碧、铜、铁、铅、锡、赭、垩、锦、绣、罽、氂、犀、象、毡、毦,丹黄、空青、桑、漆、麻、纻之饶,滇、獠、賨、僰僮仆六百之富。”
汉晋时扬雄著《蜀郝赋》和左思的《了郁赋》都论及四川一带有犀象的生存。直到唐末时,今重庆綦江、南桐一带仍有大象出没。
东魏天平四年(537)八月,有一头巨象到达南兖州(今安徽亳州),被当地百姓捕获,送往京师邺城,东魏还因此而改元“元象”。元象(538年1月(戊午)一539年11月(己未))是东魏孝静帝元善见的第二个年号,历时近2年。( 同期南朝梁政权梁武帝萧衍的年号:大同(535年正月—546年四月))
南北朝的时候,淮河地区还存在大规模的野象群。引证《南史•梁本纪下第八》记载,南朝梁承圣元年(公元553)12月,“淮南有野象数百,坏人室庐。”淮南比三星堆纬度还略偏北,当时存在规模为数百头的野象群。淮河地区公元前7世纪就有野象存在的记载(见前述),距此时已有1千2百多年。
长江以南地区,野生大象的出现频率就更高了。《宋书·符瑞志》“宋文帝元嘉元年(425)十二月丙辰,白象见零陵、洮阳。元嘉六年(429)三月丁亥,白象见安成、安复。”《南齐书·符瑞志》“永明十一年(439),白象九头见武昌”,以上出现大象的地区,位于今天的湖南、江西两省。《南齐书》还记载,南朝齐永明十年至十一年(公元492年至493年),“有象至广陵(今扬州)”。《文献通考·物异考》记载,南朝梁天监六年(507)年三月,“有三象入建邺”。说明一直到南朝,人口较为密集的长江下游,都有大象出没。
《宋史·五行志》记载,“建隆三年(962),有象至黄陂县匿林中,食民苗稼,又至安、复、襄、唐州践民田,遣使捕之。明年十二月,于南阳县获之,献其齿革。乾德二年(965)五月,有象至澧阳、安乡等县,又有象涉江入华容县,直过闤阓门;又有象至澧州澧阳县城北。”上述出现大象的区域,大体上位于今天的湖北省。
再往南到福建,宋代时大象太多为患。方舟子的故乡福建云霄县(古属漳州府云霄厅),在宋朝时还野象成群为患。引证一,《漳州府志》中,对宋淳熙三年(1176年)任职的漳州知州赵公绸的“宦绩”,有这样的记载:“象害民稼,民设机阱弊象,官府责输其牙,害尤甚。适有献象牙者,公绸还之,且命自后弊象听自有其牙,于是人争弊象而稼得无害。”。引证二,宋代人彭乘所著《墨客挥犀》记载:“漳州漳浦县地连潮阳,素多象,往往十数为群,然不为害,惟独象遇之逐人,蹂践至骨肉糜碎乃止。盖独象乃众象中之最犷悍者,不为群象所容,故遇之则蹂而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