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欢迎访问云霄霄(www.wx10.com)网站
成都是一座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自从赵雷的《成都》唱火了赵雷,也带火了成都,带给了人们无限的向往。在成都,文艺青年找到心中的文艺,吃货找到各式各样的美食,上了发条的人享受到了慵懒时光。说到美食就不能不提成都的火锅串串香,今天介绍的是成都出名的马路边边麻辣烫创始人郭一凡……
1977年郭一凡出生在令无数人向往的“天府之国”成都,作为老成都人,他享受这座城市的慵懒。在他眼中,成都更是时尚之都,他最喜欢这座城市的包容性,对外来人的包容,以及对新鲜事物的接受程度高。
上世纪70年代,郭一凡的父母是双职工,在国营工厂上班,厂里有近千人。父亲性格偏内敛,母亲则性格外向,泼辣些,他的性格更像母亲,从小鬼灵精怪,很有自己的主意。
每个年代都有独属的乐趣,他打小在职工大院长大,性格活泼开朗,跟大院的很多孩子打成一片,一起玩滚铁环,牛牛儿、捉迷藏、子弹壳、弹烟盒,娱乐生活十分丰富。
父母在郭一凡的成长中,给了他很大自由空间,极少干预他做选择。很多事情都是自己拿主意,想通了后做决定,先斩后奏的事情时常发生。
80年代,爷爷和他的兄弟在荷花池附近经营着一家中餐馆叫华蓉饭馆,主营川菜。爷爷对郭一凡的教育和引导,则是鼓励经商,初中时期,他小小的脑袋里,就会有一种思考:经商会不会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这颗带着爷爷餐饮基因的创业种子,不知不觉就被埋下了。
青春期时,眼见身边的物质生活越来越丰沛,郭一凡实在不甘做灯下寂寞的书蠹。当然也是受到经商思想的影响,加上早恋和贪玩,和想要尽早独立的想法。于是他选择放弃高考,学校规定不考大学的学生,需要去职业技术学校学习一门专业。
当时计算机行业刚刚兴起,男生都喜欢玩电脑游戏,误打误撞进入当时颇有发展前景的计算机行业,学习一年多后毕业。十几岁的郭一凡明白,创业需要本钱,要先工作挣钱才行。于是应聘了打字员,1995年毕业后进入四川科技出版社。
打字员的工作没做多久,科长发现这个小伙子,性格开朗,外向健谈,人也机灵,外在形象很不错,只当个打字员实在可惜,于是就挑出来,让他转岗销售。工资从500元,到底薪800元+绩效,工作内容也从办公室打字,到全国各地出差。他心里很是喜欢。
第一次出差,18岁,那时只有100多斤,体型瘦弱,从背影看起来很像个高中生,拖着满满一行李箱的样书,一个月跑遍整个山东地区,差旅补贴绩效加在一起,工资比打字员翻了4倍,虽辛苦,但他却乐在其中。
两年多的工作中,行万里路,阅人无数。不仅见识到祖国大好河山,也跟很多比自己年长的人打交道,提升了销售的专业能力,也锻炼了社交能力、学会了察言观色。在极短时间内,很快融入大家,自我成长也开启加速模式。
经历疯狂成长,20岁的郭一凡意识到眼前这份工作的天花板,工作虽稳定,但没有晋升为社长的机会,而且作为编外人员,也不能作为一份长久生计。想要实现财务自由,他觉得不能仅仅只靠工作,肯定还需要自己去创业,由此开启了创业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