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欢迎访问云霄霄(www.wx10.com)网站

当前位置:主页 > 名酒 >

白酒价格指数,中国酒业发展的新坐标

时间:2024-04-24 01:11:16|浏览:

在中国白酒进入市场深度调整后,其价格结构、走势均有所变化,行业、企业等也因此产生了结构变化,对于其产品、产区的变动分化及其呈现出来的规律、市场行为,处于不同位次的企业和品牌该如何调整自己的思维,掌控自己的发展定位等等,“泸州·中国白酒商品批发价格指数”给予了清楚明晰的坐标定位。

“泸州·中国白酒商品批发价格指数”编制办公室成立于2012年,由四川省商务厅、国家统计局四川调查总队、泸州市政府三方共同主办,主要依托国家调查系统在国内各省市依法调查采集全国白酒商品批发价格,选取中国名酒、部分重点品牌白酒及基酒为调查商品,采用定基价格指数编制方法,经过加权计算,编制成百分数形式,直观显示中国白酒批发价格在不同时期的涨跌幅度,反映中国白酒在流通市场的批发价格变动趋势和变动程度。

自2012年3月首期正式发布白酒价格指数以来,每月按旬编制发布指数3期,包括全国、四川和泸州的名优白酒价格总指数、地方白酒指数、基酒指数和高、中、低度白酒指数等14个派生指数,是中国酒行业目前唯一最全面、系统、真实、准确、权威、实用的发展参数。每次发布都引起全国10多万人次搜索,成为了指导中国酒业发展的精准定位坐标。归结起来,“泸州·中国白酒商品批发价格指数”为中国酒业发展提供了三大基础作用。

为白酒行业发展提供了准确定位

中国白酒商品批发价格指数作为连接生产与消费的纽带,通过与相关指标的对比研究,一方面更为科学准确地评估了全国白酒批发价格的变动程度,另一方面也更加充分地体现了全国白酒批发价格对预判行业走势的重要作用。特别在白酒价格变动最大的2014年,这种对行业指导的科学性表现得尤为充分,对生产和终端环节产生着深刻影响。

第一,通过指数发布,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行业产量的高速增长。批发价格通过反映市场需求变化趋势,影响企业市场预期,进而左右企业的生产计划。近几年,随着全国白酒批发价格的持续下行,全国白酒产量增速有所放缓。2013年~2015年,全国白酒产量比同期分别增加了6.33%、2.57%、5.07%;与此同时,代表白酒价格走势的“泸州·中国白酒批发价格指数”在2013年~2015年间分别下跌2.98%、3.94%、2%。可以说,全国白酒批发价格的持续下行对白酒行业产能形成了较大的抑制作用,促进了行业产能的整合与升级换代,为行业的科学发展提供了依据。

第二,通过指数发布,带动了终端零售价格下跌。2014年,在上游批发价格下行的带动下,白酒市场的终端零售价格也出现了进一步下跌。同时由于终端市场的竞争更为激烈,白酒零售环节的价格跌幅还要高于批发环节。以四川省相关数据为例,2014年,从同比看,四川省白酒零售价格累计下跌6.9%,跌幅高于批发价格2.37个百分点;从环比看,四川省白酒零售价格环比跌幅有8个月超过了1.0%,波动程度大于批发价格;从定基看,年末四川省白酒零售价格指数较年初下跌14.9个百分点,跌幅高于批发价格10.6个百分点。

第三,通过指数发布,压缩了产业链的盈利空间,使行业自觉大幅下降利润空间。白酒价格下跌的冲击已经贯穿整个产业链,从基酒生产到成品酒生产,再到终端零售环节,均承担着巨大的压力。在市场低迷的影响下,各个环节在价格下跌的情况下还必须加大市场拓展力度,人力成本、市场营销成本不减反增。2014年全国白酒制造业成本费用总额同比上涨8.79%。2014年全国白酒批发价格的下降进一步压缩了产业链的盈利空间,整个白酒行业的利润、利税及上市公司业绩都出现大幅回落。

第四,指数的发布,代表了行业整体趋势,与相关经济指标变动相吻合了起来。通过与白酒制造业P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MI(采购经理人指数)等相关指标的对比评估发现,全国白酒批发价格的走势与相关指标变动基本吻合、相互印证,体现出全国白酒批发价格指数对行业趋势的代表性。以四川省相关数据为例,2015年四川采购经理调查结果显示,四川白酒PMI均值为46.5%,同比上升1.4个百分点,尽管整个行业总体仍运行于收缩区,但发展形势较去年有所改善。2015年四川省白酒制造业PPI较上年继续下跌,全年走势基本平稳,各月份跌幅在2~3.3%之间。这些都与四川省白酒批发价格各项指标的走势相一致。

通过指数发布,我们发现了中国白酒的行业变化规律,2012年是市场变化的起始年,2013年是白酒行业认识到了市场有所变化的一年,2014年则是白酒行业真正接受市场变化的一年,2015年则是基本实现市场探底年。2014年,全国白酒价格已经开始进入合理区间回归,2015年价格底部有逐步探明的趋势,调整成效已初步显现,整个行业及市场发展总体上趋于平稳,并出现温和复苏迹象,行业进一步回归到了理性发展,总体运行开始比较稳定,基酒开始步入下行空间。同时,也预测到白酒行业内部开始出现分化,部分品牌的批发价格已经趋稳或反弹,但行业的复苏还为时尚早,已经没有了十年前疯狂上涨的趋势。

摸清了白酒行业的“新常态”

“泸州·中国白酒价格指数”调查发现,2015年全国白酒环比价格指数显示白酒价格出现复苏迹象。环比价格指数虽然延续了2014年的下跌走势,但情况已有所好转,3月份还一度上涨0.4%,是2014年以来的首次上涨。二季度进入传统消费淡季,全国白酒批发价格环比总指数再度回落,4月份下跌0.15%、5月份下跌0.14%、6月份下跌0.18%,整体走势略强于2014年同期。7月、8月,被认为是白酒行业价格风向标的53度飞天茅台,52度五粮液(普五)出厂价先后上调,随后泸州老窖也宣布跟进。受此影响,白酒价格出现淡季不淡,7月份环比上涨0.07%,8月份环比上涨0.15%。而随着9月、10月中秋、国庆的来临,全国白酒批发价格环比总指数继续保持上涨趋势,环比分别上涨0.05%、0.06%。11月、12月全国白酒批发价格环比总指数再度走弱,没能维持上涨态势,环比分别下跌0.11%和0.09%。

从分类来看,2月份受春节消费旺季影响,部分名酒价格小幅反弹,支撑全国名酒批发价格指数环比小涨0.22%,但需求端改善并非一蹴而就,春节后全国名酒批发价格指数环比再度微跌,其中3月份下跌0.02%、4月份下跌0.21%、5月份下跌0.3%、6月份下跌0.24%、7月份下跌0.07%,而随着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先后宣布上调产品价格,以及中秋、国庆来临,8~10月又连涨三月,随后连续两月回落。相对而言,地方酒走势略强于名酒。全年环比指数在98.51~101.47之间波动,其中3月环比上涨达到1.47%,比10月份名酒环比最大涨幅0.32%高1.15个百分点,在价格走势上要略强于名酒。与名酒、地方酒相比,基酒价格基本稳定,全年变动幅度在0.04%以内,其中3~5月、7~11月,多达8个月环比没有变动。由此得出结论,2015年白酒价格走势虽然出现了久违的企稳反弹迹象,但这种走强只是相对于前期的弱势而言。由于白酒消费市场呈现淡季长,旺季短的特征,市场需求并无大的实质性改变,白酒价格仍然欲涨还跌,反弹的后劲和基础仍待夯实,白酒企业仍宜以谨慎的态度面对当前的行业回暖和价格反弹。

从同比价格指数看,2015年全国白酒批发价格总指数月度同比跌幅逐步收窄,全年累计下跌2%,与2014年同期相比,跌幅收窄了1.84个百分点。分月看,年初1月份下跌3.42%、年中6月份下跌2.19%、年末12月下跌0.59%,虽然有所反复,但总体看跌幅在逐步收窄,呈现缓慢回升势头。名酒和地方酒价格指数同比跌幅均逐步收窄,12月与1月相比,名酒跌幅减少4.28个百分点,地方酒跌幅减少1.88个百分点。同期基酒价格略降,月度同比跌幅在0.06%~0.14%之间,月度间的波动很小。从全年看,2015年名酒和地方酒价格分别下跌3%和1.29%,跌幅较上年收窄2.98和0.67个百分点。由此预测出,基酒价格虽然跌幅不大,仅微跌0.09%,但上年是微涨0.1%。基酒价格由涨变跌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市场总体需求仍较疲弱,行业产量仍偏大。总体来看,白酒价格同比跌幅在收窄,但目前仍处于下跌区间,既反映了白酒生产企业控量保价措施起到了稳定市场的作用,也反映了市场弱复苏的背景下,白酒价格回升力度仍比较有限。

从定基价格指数看,2015年白酒行业虽然出现弱复苏,白酒价格有走稳迹象,但白酒市场当前状况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市场整体还没有根本性改变,与2012年相比,白酒价格仍处于底部区域。从全国白酒批发价格定基比总指数看,2015年一直在低位运行,其中6月份下跌9.66%还创下历史新低。但从指数运行情况看,也有积极的一面,一是价格指数有走稳趋势,全年高低只相差0.42个百分点,而2014年同期相差2.9个百分点;二是没有单边下跌,中途有反弹,而2014年指数从年初的93.9几乎是单边下跌到12月的91.0。从分类来看,名酒、地方酒、基酒价格虽然走势都较平稳,但价格指数出现分化。其中名酒价格指数维持在84~85之间,跌幅较大;地方酒价格指数维持在95~98之间,跌幅相对温和;基酒价格指数维持在101.3左右,保持小幅上涨态势,涨幅在1.31%~1.37%之间。从总体来看,白酒价格定基指数平稳运行显示了白酒价格有企稳的迹象,指数仍处于低位则显示了白酒价格回升还任重道远,而名酒、地方酒、基酒价格指数分化表明,当前抑制白酒价格指数整体反弹力度的主要是名酒价格指数相对偏低、走势较弱,而地方酒和基酒价格相对坚挺。

“泸州·中国白酒价格指数”不仅从环比价、同比价、定基价全面分析了中国酒业的基本状态,还将全国各大产区、各大名酒、品牌酒在各地、各月份的分化、涨跌予以了一一表述,对中国酒业予以精准的指导,对行业总体状态,予以精准的把握。

找到了白酒行业当前的四大制约因素

从“泸州·中国白酒价格指数”调查看,此轮白酒行业的调整过程中,制约白酒行业发展和拉动价格下跌的是产能总量过剩、产业集中度低、市场价格的认同等几大因素。

1、产能过剩问题依然严重

回顾近年来白酒发展的历程可以看到,2002年~2012年的“黄金十年”期间,白酒价格上涨,新的企业涌入淘金,原有的企业拼命扩产,白酒产能持续高速扩张。根据《中国酿酒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原预计2015年全行业将实现酿酒总产量8120万千升,其中白酒行业预计产量将达到960万千升,销售收入达到4300亿元。但在“十二五”开局年的2011年,中国的白酒产量就高达1025.55万千升,提前4年超额完成了2015年的规划目标。2012年,我国白酒业(规模以上企业)产量较2003年增长了近2.5倍,白酒行业产能过剩的状况已经非常突出;2013年与2014年,全国白酒产量分别较上年增加了6.33%和2.57%;2015年,在白酒行业产能过剩矛盾依然突出的背景下,白酒产量继续增长,全国白酒产量达到1312.80万千升,同比增长了5.07%。

与此同时,代表白酒价格走势的“泸州·中国白酒批发价格指数”连续三年出现了负增长,其中,2013年下跌2.98%,2014年下跌3.94%,即使是在行业有所复苏的2015年,也下跌了2%。

白酒产量在行业未全面复苏时出现增长,直接导致白酒行业库存的增加,形成旧的产能未去,新的库存又来。据国家统计局主要工业产品的销售与库存数据表明,2015年三季度白酒(折65度)期末库存较年初增加4.4个百分点。同时对比分析2013年~2015年前三季度主要白酒上市公司库存情况可以看出,在不考虑白酒单位价格的情况下,少数白酒企业的库存金额出现增加。如果以2015年与2014年、2013年白酒单位价格计算,那么白酒企业的实物库存量将大大增加。

当前白酒行业产量继续保持增长态势,显然与该行业目前所处的发展环境相背离。我们认为造成这一悖论的原因主要有二:一是处于新增产能释放周期的白酒企业骑虎难下,即使对新增产能释放采取急刹车,也会在惯性中滑行一段距离;二是白酒是许多地方的重要支柱和特色产业,往往是吸纳就业、贡献税收、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因而地方政府对当地白酒企业施以援手,在客观上放缓了消化过剩产能的力度。我们认为在实现新的量价平衡之前,产能过剩仍是高悬于白酒行业之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不仅是白酒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障碍,也是制约白酒行业回升的根本原因。

2、白酒企业价格的筑底还没有得到市场和消费者的认同

2014年以前的白酒价格体系是畸形的,中高端白酒价格不由市场正常购买力形成,而由公务消费的“公关需求”和“面子需求”所决定,价格泡沫明显,而且由于中高端白酒的价格泡沫拉大了产品价格区间,使中低端产品也出现价格泡沫。

2015年白酒价格体系的重塑直观体现是名酒企业的控量保价,全国主要知名白酒品牌开始控量稳价、控量涨价。2015年1月,五粮液要求经销商必须坚守580元的批发价,对于已出货,请大经销商主动上报并回收。2月,泸州老窖发动经销商回购550元以下的国窖1573货源。7月,53度飞天茅台酒零售价格从1099元升到1199元,上涨9.1%。8月,五粮液核心产品52度五粮液出厂价由每瓶609元调整至659元,涨幅8.2%。53度飞天茅台也在8月将一批价格从830元/瓶涨至850元/瓶。

其他高端酒产品,也在2015年采取类似策略。白酒价格运行情况验证了这一观点,名酒价格成为带动白酒价格总指数反弹的主要因素,名酒行业最困难时期已过去。但是,名酒的这一价格体系,是基于控制供给的基础上的,并非市场和消费者有效消费需求的最终反映,供给和需求之间的均衡价格仍有继续波动的可能,到白酒企业不控制供给且市场和消费者仍然认同该价格的时候,才真正形成稳定的价格体系。同时,高中低层级价格体系也尚未完整形成,以地方酒为代表的中低端产品仍处于调整期,中低端产品市场竞争依然激烈。现有价格体系下,中端产品已失去了市场粘性。大量的高端品牌聚集在原来的“腰部产品”区间,如每瓶600多元的52度五粮液和国窖1573,基本就是原来次高端和中端产品的价格,这两大产品对次高端和中端产品形成了巨大压力。新的价格体系下,新增需求以及原有需求快速地向高性价比、有独特优势的高端酒聚拢,名酒领跑者快速复苏,同时同质化、无个性、无性价比的中低端酒在产能过剩的格局下继续调整,这是市场的必然选择和理性选择,也正是这种分化的局面可能导致了名酒和地方酒两种不同的价格运行趋势。在白酒新的价格体系成型前,在市场和消费者认同前,白酒价格也将处于动荡中。

3、白酒行业集中度依然很低

2015年白酒行业的结构调整虽然取得一定的成效,但从企业数量看,行业集中度依然很低。据中国酿酒工业协会白酒分会统计,2012年以来全国白酒生产企业基本保持在1.8万家。到2015年前三季度,白酒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数量达1553家,较2014年增加55家,虽然再创历史新高,但规模以上企业占比也还不到10%,“小、散、乱”现象十分突出。

从白酒企业的经营规模来看,行业集中度也较低。统计资料显示:贵州茅台、五粮液、洋河股份、泸州老窖、古井贡酒的营业收入占全行业份额只有15.74%。从单个企业来看,即使排在龙头地位的贵州茅台,营业收入也仅占全行业的6%左右。这表明在行业超5000亿元的市场份额面前,名酒企业所占比重依然很小。

白酒行业集中度低,意味着业内企业市场决策分歧大,行业难以形成较为一致的判断,达成一致的行动。比如小型企业仍占白酒行业的绝大多数,带来的后果之一就是明知产能过剩,但只要情况允许就会继续生产,继续恶化供求状况。同时中小白酒企业缺乏品牌号召力,没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价格竞争是其争夺市场的杀手锏,在整个行业不景气的情况下,滥用价格手段,导致价格竞争白热化,对白酒价格回升有一定的消极影响,可以说行业集中度低、竞争激烈是制约白酒行业的重要原因。

4、电商价格波动影响白酒价格回升

历年的销售旺季,为了吸引人气,酒类电商往往疯狂降价,使白酒厂家利益遭受损失,但两方面因素决定了电商降价促销对当前白酒价格的冲击是暂时的,一是白酒电商销售额占比依然较低。中国酒业协会行业报告显示,目前“互联网+酒”结合度仍然较低,白酒行业仍以传统渠道为主。凯度消费者指数表明,酒类电商2014年收入110亿元,占整个酒业销售收入比例仅1.3%。二是为稳定价格体系,各大酒企会采取措施限制或约束电商降价行为,或禁止向合作的电商平台供应核心单品,或仅在线上销售互联网专属产品。这都表明虽然“互联网+”是发展趋势,酒类电商未来也大有可为,但短期内对白酒的市场定价权、话语权并无多大影响力,只对白酒行业具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为中国酒业的未来发展探出了新路

“泸州·中国白酒价格指数”调查认为,中国酒业发展的三大有利因素依然存在,地方政府的大力扶持是白酒行业回暖的外部因素,白酒企业的全面调整是白酒行业复苏的内部因素,白酒行业的深度改革是白酒行业回暖的重要因素。

1、地方政府的大力扶持,外部助力白酒行业的回暖

白酒行业作为要素密集型产业,在行业深度调整的大背景下,为保证企业、产业稳健发展,各级政府出台了扶持政策或措施,对白酒产业科学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增强了白酒产业的发展的信心。

以全国白酒大省四川为例,白酒产业作为四川的特色优势产业,各级政府历来重视其发展,在行业出现深度调整之际,四川在原有政策措施的基础上,又出台了促进白酒产业转型升级健康发展指导意见。首次从省级政府层面对白酒产业的发展提出了支持,这些政策包括控制白酒生产总量、优化存量、进一步优化产业机构等。此外,四川省政府还鼓励金融结构加大对白酒生产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流动资金贷款支持力度、为企业拓展融资渠道等。

作为四川两大白酒生产基地的泸州和宜宾,也出台相关政策措施,扶持白酒产业的稳定发展。泸州市全力支持龙头企业发展,突出重点、梯度培育,抓紧完善产业布局规划,加大行业政策支持力度,抢占中国白酒标准体系建设高端,促进酒类企业转型升级。宜宾相继出台《推进宜宾名优白酒基地发展建设的近期工作方案》、《关于推进宜宾名优白酒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关于支持五粮液系列酒经销商在我市注册发展的意见》、《关于切实做好金融支持宜宾白酒产业发展有关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全力给予白酒产业政策支持,旨在推动企业转型升级步伐,进一步促进宜宾市白酒产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而贵州仁怀市以打造千亿元级产业和培育千亿元级园区为目标,开展了“酒业战略重组和产业层次提升五年行动计划”。“十三五”期间,按照1个千亿元企业引领、3个100亿元企业支撑、10个10亿元企业带动、40个1亿元企业跟进思路,大力发挥“1314”白酒工业骨干集群的转型支撑作用。

政府对白酒行业施以援手,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进行“输血”“打气”,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白酒产业发展的信心,为白酒价格企稳回暖营造了良好的外部氛围。

2、白酒企业的全面调整,内部促进白酒行业复苏

2015年面对政策性效应的延续和市场消费的深度调整,以三大名酒为代表的白酒生产企业和流通企业在发展思路、商业模式、产品价格定位等方面积极进行转型升级探索和创新,取得了初步成效。也使白酒价格稳定性增强,呈现理性发展的良好势头。

一是白酒企业产品结构的调整,使品牌核心品种进一步明晰。茅台提出优化产品结构,突出“精”字,搞好茅台酒及系列酒销售服务,开发多品种多规格的茅台酒及系列酒产品统筹考虑商务、大众等消费市场,压缩市场滞销品种,整合同一价格带的多款产品,消除内部竞争;泸州老窖积极贯彻大单品战略,将产品条码由原本的3000个砍到900个,突出国窖、窖龄、特曲、头曲、二曲五大单品,国窖1573仍是重中之重;五粮液明确五粮液总经销产品的定位,规范与梳理其价格体系。五粮液提出2016年将加强产品研发与品牌梳理,决定20多个系列酒品牌在清理之列。多数企业也主动调整产品结构,加大中低价位产品投放数量,特别是增加100元至300元价位的所谓“腰部产品”的研发和生产,主动适应市场和消费的调整,提升自身竞争力。

二是改进销售渠道,提高管理架构扁平化水平。与传统的长渠道多经销商模式相比,渠道扁平化将减少中间环节,有利于白酒企业获取消费动态,掌握市场行情,及时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有利于减少串货和经销商过度竞争,维护白酒产品价格稳定。茅台提出让营销管理精细化,销售公司结构扁平化,砍掉过多的层次结构提高营销效率和决策效率,加强经销商分级管理,渠道要下沉;五粮液提出在有限范围、可控区域内大力推进新型产权关系、新型渠道、混合所有制合作模式的探索,推进连锁管理有限公司筹建,整合与重点支持500家左右的专卖店形成连锁管理与经营,创新渠道共建品牌,在部分地区把公司的资源和部分运营商的资源进行评估,按照B2B和B2C的方式进行,侧重于B2C,建立B2B分公司的营销体系,形成厂商共同做市场的模式;泸州老窖对原有柒泉模式进行调整,进一步推动销售管理的专业化和市场化,带动管理精细化。

三是实施控量保价,筑牢企业价格底部。2015年度茅台的全国经销商联谊会上,茅台多次强调“稳价”信号。袁仁国明确表示在2015年“不降价、不增量、不增加经销商”的政策基础上,2016年将严格坚持茅台酒的价格稳定;五粮液在第19届12·18厂商共建共赢大会上表示,2016年普五出厂价格将继续稳中有升,出厂价计划从659元/瓶恢复到689/瓶甚至729元/瓶,同时明确五粮液总经销产品定位,规范与梳理其价格体系,对主品牌产品的补充性产品,根据市场的成长性对比609元/瓶到659元/瓶的升幅,按现阶段的价格体系进行相应调整。产品价格高于普通五粮液的为高端产品,按800元以上的区间进行产品定位,低于普五的为次高端,按500元左右进行产品定位;泸州老窖将泸州老窖头曲系列产品价格上涨20%,涨价环节包括产品出厂价、经销商批发价和终端销售价,将泸州老窖老字号特曲结算价上调,提价幅度高达15%。

3、白酒行业的深度改革,企改推进白酒行业回暖

白酒行业是一个充分竞争的领域,但同时也面临产能过剩等诸多问题,只有通过改革才能使白酒行业尽快走出调整期,理顺与改善管理机制,拓展企业中长期成长空间。

目前,白酒行业国企改革正在逐步推进,从改革预期来看,茅台、五粮液、山西汾酒、古井贡酒等都已具备国有企业改革条件。

五粮液表示正在研究和修订相关改革方案、相关工作正在稳步推进中;酒鬼酒已正在筹划重大事项并停牌;沱牌在2015年更是迈出实质性的步伐,其舍得的股权通过征集意向方受让竞拍,沱牌舍得集团70%的股权溢价88.08%成交,较此前挂牌转让价格高出近18亿元,受让方天洋承诺集团2018年50个亿、2020年100个亿的营收目标,十年内不转让沱牌舍得股份的控股权。这不仅仅为处于困境中的白酒行业带来了希望,更为有效推进白酒行业国有企业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也为白酒企业的恢复性发展注入了活力。

另一方面,电商之间的并购重组,将为打造电商销售航母,减少恶性价格竞争,稳定白酒市场价格,促进白酒行业的理性发展发挥积极作用。2015年4月,青青稞酒宣布收购拥有酒类电商平台中酒网的中酒时代,共投资1.44亿元取得中酒时代90.55%的股权;有着“中国第一流通商业生态平台”之称的怡亚通在2015年继续布局酒业渠道,并购了10余家白酒经销商,推进“怡亚通中国合伙人计划”,该计划旨在携手130余家合资公司的合作伙伴,与全国380个城市的优秀零售商合作成立合资子公司,怡亚通控股60%、当地经销商持股40%,从而对接数百万的零售终端商店。

白酒行业的自我革命和企业间兼并重组,利用改革红利推动行业发展,可以避免行业陷入“价格战”的泥沼,也有利于白酒价格的筑底回升。

(本文系《华夏酒报》记者应邀在2016中国国际酒博会“泸州·中国白酒商品批发价格指数研讨会”上的主旨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