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欢迎访问云霄霄(www.wx10.com)网站
墙裂给大家推荐一个朋友:九行。
旅行的意义被说滥了,旅行kol见多了,旅行指南网上一堆,但真能玩出不套路的,九行算一个。
九行是《新周刊》旗下的旅行公众号,九行的老艺术家是个不随大流,也不装逼格的旅行达人。
在旅行这方面,九行最能。别跟风,别追捧,老艺术家最能洞察的,是当下各种各样的“旅行病”“时髦病”。她最懂的,是你到底要以什么样的旅行姿态,来面对自我和世界。
如果你要在被玩烂的旅行当中找到新鲜感,要在平平无奇的旅途中寻求新的洞见,在被吹嘘上天的泡沫旅游中,找寻踏实落地的体验感……我觉得你关注她,准没错。
最近听闻一个消息,香港影迷自发策划了一个“尖沙咀电影导赏团”的活动——重返香港电影的经典拍摄场地。
果然,弥敦道上的重庆大厦榜上有名。
然而,在新闻媒体中,重庆大厦的“黑暗”人设,这么多年了,还是屹立不倒——
“一名女子在重庆大厦服药自杀,被揭藏有电枪被捕。”
“非洲女在重庆大厦因金钱纠纷遇袭,南亚夫妇在逃。”
……
2013年,香港中文大学教授麦高登曾写了一本书《世界中心的贫民窟:香港重庆大厦》,从人类学的角度为这幢“被误解”的大厦正名:“这是一幢位于核心城市的边陲大厦,一个位于发展中世界制造枢纽和最贫困的底层地区之间的城市。”
他抛开媒体塑造的简单粗暴的“黑暗”人设,深入到大厦中进行调查,聚焦这幢大厦的人和他们的故事。
老艺术家看完这本书之后,发现重庆大厦不仅仅只有“黑暗”人设,也不仅仅只有王家卫电影《重庆森林》镜头下的魔幻浪漫。
重庆大厦,就像梁朝伟的眼神,同时拥有ABCD面。
重庆大厦,差评!
重庆大厦在香港,早就声名狼藉了。如果你在香港街头问路,“重庆大厦怎么走?”香港人的第一反应可能就是劝你,还是去别处吧,那里太危险了。
不过也不怪香港人对重庆大厦带有偏见,这里确实发生过许多犯罪案件。2013年,曾发生过一件轰动两岸的强奸案:一位去香港旅游的女大学生被一名南亚裔的男子入室强奸。
高犯罪率跟大厦内人员过分复杂有很大关系。在大多数发达国家,来自发展中国家的访客必须在抵达之前申请签证,不然是坐不上飞机的。即使他们到达了目的地,如果被发现没有申请签证,也会被立刻遣返回国。
香港比较特别,其他发展中国家来的访客即使没有签证,也可以在港逗留十四天、三十天,或是九十天。于是,许多亚洲和非洲国家的商人来香港并没有事先申请签证。
而游客签证的十四天、三十天时间,足够从第三世界来的商人完成交易。即便是来大厦做临时工的人,只要中间续签一次,一年就可以在香港逗留180天。
简单且宽松的签证环境,衍生了大厦内复杂的人员构成。
据麦高登亲身经历,重庆大厦里每天有100多个国籍的人来来往往,“每天晚上,大约有4000人留宿重庆大厦。我在不同的旅馆内邂逅了129个国籍的人,从阿根廷到津巴布韦,包括不丹、伊拉克牙买加、卢森堡、马达加斯加,甚至从马尔代夫来的人。”
游客身份给予了他们很大的自由度,因此间接催生了高犯罪率。由于龙蛇混杂,据说在重庆大厦,人多,监控摄像头也多,足以说明这里的治安确实不大让人放心。
高犯罪率是其中一方面,重庆大厦另一“大头”——住宿问题,也让人胆战心惊。
上世纪70年代,有许多嬉皮士和背包客入住重庆大厦,大厦见有商机,也拾掇出了一些小旅馆,摆出廉价的房价,吸引旅客。因此,重庆大厦被写入了《孤独星球》——“一个在香港找廉价住宿的有魔力的词——重庆大厦”。之后,在背包客圈名声大噪。
有句俗话说得好,“一分钱一分货”。重庆大厦,之所以那么便宜,是因为它的外表实在够破啊。重庆大厦的物业所有权没有统一化,长时间以来物业管理十分薄弱。没人管的状态之下,重庆大厦常年失修。
不仅外表破,还经常会发生火警和停电问题。
1988年在A座11楼发生的严重火灾,因为浓烟,有一位丹麦游客爬到窗户外面,结果摔死了。在那次火灾之前,香港政府从来不在意重庆大厦及其火灾隐患。
从那之后,人们开始觉得重庆大厦是一个危险的地方。因而规定变得严格了,所有旅馆都要定期做防火检查,每个角落都有防火警钟。
△网友曝光重庆大厦的图片
虽然现在已经安全问题已经改善了许多,但低廉的房租能给你什么样好的体验呢。麦高登曾用一个玩笑说,重庆大厦的居住体验,你想来重庆大厦冒险,就要做好背部瘙痒的准备,因为酒店的床铺卫生可能不太过关。
△网友在某旅行平台上的截图
总的来说,在出行的这个江湖里,重庆大厦这一部分,似乎真的看不到什么好的一面,可以说全军覆没。如果实在要说什么好话,老艺术家觉得,要是你天生胆子肥,也不介意脏乱差的话,在这里倒可以享受到花40块港币出了趟国的异域风情,还能游了100多个国家呢。
有人却爱它爱得无法自拔
然而,你不能否认,爱重庆大厦的人,对它那是说爱,爱不完。重庆大厦,因为危险遭“黑”,但也是因为危险,而吸粉无数。
头号骨灰级粉丝,当属王家卫无疑,因为太过喜欢重庆大厦,1994年,直接拍了一部电影《重庆森林》。
△电影的取景并非全部都在重庆大厦,仅仅就是林青霞的这部分。
一幢本身破破烂烂的大厦,在王家卫破碎的故事与杜可风复古滤镜的加持下,重庆大厦,蒙上了一层“文艺”的气息。在王家卫电影的视角里,任何物体都充满了情绪。
怪不得有种说法是,有一种大厦,叫王家卫眼中的重庆大厦。
问及为什么会对重庆大厦那么痴迷?王家卫的回答,也充满了艺术家的叛逆气息:
“因为我是在重庆大厦那个区(尖沙咀)长大的,对我来说从小对重庆大厦就很好奇。它曾经是很好的公寓,有很多明星住在那里,香港最好的夜总会就在它的地库。
但后来慢慢变成了游客、印度人居住的地方,有很多赌档、妓女,我的父亲就告诉我绝对不许去,所以我一直对这个地方很有兴趣。”
不能去,偏要去,越危险越想去,这很王家卫。有趣的是,他回忆到,拍摄《重庆森林》其实并不顺利,更是艰难重重。
他当时带着林青霞、杜可风等剧组人员是硬闯重庆大厦。在拍摄的过程,大厦里的印度警卫对他们各种围追堵截,电影中重庆大厦的镜头基本都是偷拍而来的。
怪不得,老艺术家看林青霞部分时,总感觉有点紧张。原来,现实中真的那么紧张。
二号粉丝,日本人、欧洲人应该榜上有名。
你根本想象不到他们有多喜欢重庆大厦。据查证,日本人和欧洲人喜欢来重庆大厦的原因,第一肯定是大厦确实便宜;第二游客太过叛逆。
一个三十多岁的英国人曾受访:“所有网站都警告我千万不要住在重庆大厦,然后我就明白我一定要来这里”。黑到深处自然粉,说得也是这个道理。
2017年,日本人对重庆大厦仍念念不忘,日本NHK又拍摄了一组纪录片《纪实72小时香港|欢迎来到重庆大厦》。
纪录片对重庆大厦不再以猎奇的角度来拍摄,反而将焦点放在住在大厦里的人,听他们讲述自己的生存故事。抛开猎奇性,它只不过是一幢普通的住了很多第三世界人的大厦。
“我们也是人、我们也有心、我们来香港不是为了打斗,我们是为了生存。”
△纪录片截图
豆瓣网友评价——“看了42分钟的版本,王家卫《重庆森林》取经的地方,香港少数族裔的九龙城寨,危险的东西总是很迷人,比如夜晚,被那个香港马拉松跑了冠军的埃塞俄比亚小哥感动了。”
看来,这位网友也成功被重庆大厦圈粉了。在艺术家眼里,这里就像是一个还未开发的宝矿,谁人不爱呀。
重庆大厦——第三世界的乐园
重庆大厦位于香港的弥敦道,是香港最繁华地段中,一幢与周围景致格格不入的大厦。
学者沈旭晖说,虽然重庆大厦就在香港的闹市中心,但内部运作自有规律,和尖沙咀彷佛属于两个世界。
确实如此,重庆大厦是第三世界的乐园。
这里有,小众又狂野的第三世界食肆。
比如,随处可见的香港“咖喱王”。“咖喱王”、“咖喱皇”、“咖喱黄”,这些名字是店铺老板最喜欢取的名字,果然在异国,也很有上进心,争当香港咖喱王。
谁是香港“咖喱王”?老艺术家没有尝遍重庆大厦所有咖喱餐厅,不敢下结论。但要说,全港咖喱“老字号”,皇宫印度餐厅(Taj Mahal Indian Restaurant)算是最老的一间。
皇宫印度餐厅1978年就开张了。YouTube上很多美食博主来重庆大厦品尝最正宗的印度美食,通常都会选择皇宫印度餐厅作为取景点。可能因为这里,相比其他的“咖喱王”餐厅更气派吧。毕竟,这里是泰姬陵(TajMahal)。
还有其他小众国家的美食。比如,土耳其的KEBAB。大厦内的KEBAB,通常将肉鼓竖着放到一个筒状煤气烤炉内,肉鼓用电机带着自动旋转,煤气烤炉面向着人的一侧,沿长度方向有一开口,可以用刀直接割肉。
这里可以收看小众国家的电视节目。酒店内的电视,可以收看到非洲、印度等小众国家的电视节目。
这些小众的电视频道,在香港就此一家,一些在港务工的南亚人,为了能够看家乡的电视节目,特意在重庆大厦住一晚,来怀念家乡的感觉。这是在其他东亚地区无法体验的。
在这里,穷人还可以有一席之地。第三世界的人,无论开食肆还是开酒店,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赚钱。“依靠重庆大厦地下经济生存的异乡人,则往往有着比狮子山下更励志的故事。”
从贫困的祖国,背井离乡来到这里,活着与发财,比任何东西都更加重要。
就像一位肯尼亚的女性,她通过“代购”,最终实现了阶层跨越。一个月或一个季度,她会从重庆大厦挑选衣服,自己一个人手扛衣服,从重庆大厦经过曼谷到达蒙巴萨和内罗比,回到肯尼亚。
她在肯尼亚有自己的服装店,利用“代购”的这种方式,赚取中间差价,在失业率达到40%的肯尼亚,她有自己的房子,自己的私家车。她利用重庆大厦,真正实现了“发家致富”。
发财的人总是少数,大多数的人,仅仅就是活着,在这里慢慢实现自己的人生阶段。一位在重庆大厦做临时工的印度男性,因为是非法劳工的身份,他每个月只能拿3000元左右的月薪。
但是他感觉还是很快乐,因为家里的房屋,就是靠他这笔钱逐渐盖起来的。他计划今年回印度,娶一个老婆。
△香港汇聚了大量外籍劳工,其中有一些并无合法居留权。/ 百度百科
穷人不能谈梦想,说出来是会被人笑的。然而,在重庆大厦里,没有人会笑你,因为大家一样贫穷、一样一无所有,一样在谈梦想。
1986年,黄霑填词《狮子山下》,说的是大时代中奋斗的香港人。现在,这句歌词唱给重庆大厦里的异乡人,同样适合。
说到这里,“黑暗”人设——重庆大厦可能又增加了不少粉,粉丝们蠢蠢欲动想去冒险。老艺术家觉得当作一次猎奇的旅行体验来说,重庆大厦还是不错的。
被害妄想患者还是早早止步吧,肯定会觉得处处是恐怖片,相反那些单纯为了寻求刺激,猎奇前往的游客,兴许还会觉得无聊呢。
参考文献:
1、维基百科,重庆大厦
2、MOCHA ,《重庆森林》:王家卫的电影美学,2016
3、(美)麦高登,《香港重庆大厦:世界中心的边缘地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4、许景新,“家园”的跨国界建构——在香港的南亚及非洲难民生活的民族志,硕士论文,2015
5、李明杰,香港重庆大厦与“低端全球化”——人类学学者戈登·马修教授访谈录,文汇报,2016
今日作者
王靖雯
编辑 | 苏丽珍
排版 | 凤梨罐头6399
封面图 | 来源于网络
商务合作请添加:Tortoise_Li
请注明九行+合作事宜
其他合作请勾搭老艺术家 chujanfu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