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欢迎访问云霄霄(www.wx10.com)网站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讯 今年是向东渠竣工通水50周年。眼下,云霄县向东渠教育实践基地和向东渠事迹展示馆参观者络绎不绝,宣讲活动形式多样。广大党员干部通过一件件深度还原的珍贵馆藏、一场场别开生面的现场教学,重温建渠故事、重忆红色岁月。
上世纪70年代,云霄饱受旱涝折磨,严重春旱让大量土地变成“望天田”,一句“三天无雨火烧埔,一场大雨变成湖”形象道出彼时民生之艰,老一辈云霄人更是连取名字也多带“水”字。兴建引水渠解决农业用水迫在眉睫。
1970年9月17日,向东渠引水工程全线动工。5万多名建设者克服资金匮乏、物资短缺、技术落后、器械简陋、工程艰巨等重重难关,仅用两年半时间,先后劈开24座山头,盘绕100多座山梁,跨过15条溪流,建造总长7335米的石拱渡槽,让云霄北部山区的漳江之水穿山越涧、飞跃海峡,流抵85.81公里外的东山岛,历史性地解决了云、东两县千百年来的工农业和生活用水困难,沿途惠及数以万计的群众。
这条“人工长河”承载了一段段父子争上场、兄弟齐参战、姑嫂同上阵、夫妻共远征的感人故事,其工程量之巨、技术难度之高、施工条件之苦、完成工期之短、创新求精之工, 成为当年艰苦创业的成功典范,被《人民日报》誉为“江南红旗渠”。其中,“大型渡槽”曾获“全国科学大会奖”,“拱式木拱架”获评“福建科学技术成果奖”。
“共产党派我们来干什么?就是要为人民服务,只要做对人民有利的事,老百姓肯定会支持的。”向东渠引水工程领导者、中共云霄县委原书记李文庆的一番话道出了建设向东渠的为民初心。半个世纪以来,“为民汲水”就像一把标尺,考量着历届云霄党员干部的责任与担当;“勇于担当、团结协作、攻坚克难、开拓创新”的向东渠先进事迹穿透历史云烟,成为云霄县深入开展主题教育的宝贵资源。
年初以来,全县上下紧紧围绕省委主要领导来云调研讲话要求,以将向东渠教育实践基地打造成全省主题教育特色教育基地为目标,结合开展“学向东、建新功”专题活动,全方位掀起向东渠先进事迹学习热潮,激励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在落实省委“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市委“产业发展项目建设提升年”活动和“七比一看”竞赛以及县“1320”方案等中心工作中奋发有为、担当作为,以主题教育的扎实成效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为持续扩大向东渠先进事迹宣传面和影响力,云霄还充分学习借鉴河南林州“红旗渠”城市品牌塑造经验,进一步加强本土正能量典型经验总结、提炼和报道,用好全县208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等宣传阵地和“福小宣”向东渠先进事迹宣讲团、云潮宣讲团等特色宣讲队伍,不断丰富拓展网络直播宣讲、线上知识竞赛、主题文艺汇演、纪录片展演等形式,让学习宣传向东渠先进事迹活动更加契合新时代发展现实需求,打响云霄红色文化教育品牌。
“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越来越多党员干部和志愿者加入向东渠先进事迹宣讲队伍,我们誓将向东渠好声音传遍田间地头、传进千家万户。”漳州市首批“新时代宣讲师”谢鹏志说。如今,向东渠教育实践基地已被纳入省委党校、市委党校现场教学点和全市10个特色教育基地之一,向东渠事迹展示馆自去年7月开馆至今已迎来参观者超2万人次;全县累计开展“五进”宣讲活动150余场次,普及4.1万人次。
高山无言,渠水有声,向东渠先进事迹正在云霄红土地上熠熠生辉,滋养着无数人的精神世界。(云霄县融媒体中心 郭扬)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