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欢迎访问云霄霄(www.wx10.com)网站
11月6日,盂县西烟镇上文村的空气里弥漫着新谷的清香。前不久,村民家家户户在自家门口晒谷子、打谷子,那夹杂着收获喜悦的热闹劲儿仿佛还在眼前。村委会院子门前,村民将一袋袋打包称好的土豆、小米整齐地码在货车上。原来,当天市直属机关事务管理局结对帮扶的22名党员干部要来村里走访贫困户、购买农产品,分享上文村丰收的喜悦。
上文村总人口122户283人,常住人口80多人,建档立卡贫困户45户83人,农民收入来源以种植玉米、谷子、土豆等作物和外出务工为主。以前,村里既无集体经济、也无集体企业,是我市的深度贫困村。脱贫攻坚以来,上文村积极引导村民调整种植结构,发展养鸡、养羊等养殖业,并依托村集体的养驴、光伏产业,2018年实现整村脱贫。
路坦村美日子甜
“颓废”“荒凉”“没有生机”,这些词是帮扶干部第一次到上文村时的印象,而如今的村庄却是美丽家园。市直属机关事务管理局派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兼工作队长董国军保存着十组对比照片,进村路、村文化广场、街巷……看到这些同样位置新旧对比照片,人们感受到了上文村的巨大变化。
多年来基础设施的不断建设逐步改善了上文村的村容村貌。由于进村道路年久失修,坑洼不平,尤其是遇到雨雪天气更是泥泞难走,村民出行不便。2018年8月,村里修起了890米的入村硬化路,村口新添了镌刻着“上文村”字样的石头标志。他们改造、硬化村文化广场,修建花池、垃圾池、公厕,加固围墙,整治危房,硬化入户道路,建设田间道路,安装太阳能路灯、体育健身器材,绿化入村主路、荒坡、文化广场周边、农户房前屋后,还利用村中闲置房屋修建起老年日间照料中心。
在村委会院子门口,董国军指着修筑一新的渗水池说:“这里以前垃圾成堆,苍蝇、蚊子乱飞,脏乱差且存在安全隐患。村里争取资金修了渗水池。这里地势低,夏季时周边农户房前屋后的雨水可以排放在这个池里慢慢渗透。”
用水、用电难曾困扰着上文村百姓。2017年底,他们在原有一眼深井的基础上,又打凿了一眼213米深的深井,修起水井房,更换年久失修的供水管道,对已有储水罐进行抬高、加装保温层、防锈处理等修缮工作。“我们对水质进行了检测,符合国家安全饮用水标准。”村党支部书记周明成说。针对电压不稳、光伏产业输电远、损耗大等问题,帮扶干部、村支“两委”与相关部门联系,改造村里现有的电力设施,增加了一台160千瓦变压器,有效改善了村民用电条件。
以前,上文村一到晚上黑咕隆咚,村民早早就休息了。自从村容村貌大变样,夏天的晚上,村民聚集在明亮的文化广场,打羽毛球、唱歌、跳舞或闲聊,快乐惬意的消夏活动让村民切实感到了生活的变化。
产业多元惠全村
今年,建档立卡贫困户周忠和家新换了铝合金门窗,保暖、防风尘,再不怕冬天西北风刮一屋子土。董国军说,通过这几年产业扶贫,贫困户终于有了闲钱可以改善家里的居住环境。今年,好多人家换了铝合金门窗、贴了瓷砖。
近年来,上文村投入产业扶贫资金在村委会办公室屋顶建起了分布式光伏发电装置、发展肉驴养殖,收益按贫困户、非贫困户、村集体6∶2∶2比例进行分配,实现村集体经济破零,贫困户、非贫困户都受益。
产业扶贫的主要目的在于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提高贫困户自主脱贫能力。上文村有土地资源优势,在村干部和帮扶干部的引导下,村民积极调整种植结构,种植新品种谷子和脱毒马铃薯。为了进一步提高村民种植积极性,帮扶单位市直属机关事务管理局的党员干部还积极购买村民种植的小米、土豆,以买代捐,为贫困户解决农产品销售问题。
辛勤汗水终换来收获,村民种植积极性提高,种植面积大了、产量高了,收入也增加了。今年,为促进村民增产增收,经村支“两委”、党员和村民代表会议研究决定,利用扶贫资金购买了一台自走式玉米收获机。
扶志扶智有奔头
秋收结束,曾因家人生病致贫的村民周德忠和妻子饶琼兰在谷子地里收秸秆,秸秆拉到肉驴养殖基地能换钱。平时,周德忠在建筑工地打工,秋收时才回家。饶琼兰在家种地,忙完自家的农活就帮别人家干活挣些工钱。大儿子除了种地、打工还利用空闲时间参加成人自学考试。小儿子在镇里做电商,生意刚刚起步。一家人一年到头不得闲。“去年冬天,我还跟着老大去城里的饭店打工,挣了5000多元。日子一天比一天好,以前舍不得吃的也敢买了,今年家里还换了铝合金门窗。”饶琼兰说。
扶志就是扶思想、扶观念、扶信心,帮助贫困群众树立起摆脱困境的斗志和勇气。几年来,在帮扶单位,村干部、第一书记、帮扶工作队队员的帮助下,上文村贫困户自立自强,依靠发展生产脱贫。“为了鼓励村民能走出村子务工,我们每年组织全村贫困劳动力进行就业培训,还为村民组织谷种更新、病虫害防治培训等,让大家能及时了解新品种、学习新技术,促进增产增收。”董国军说。目前,全村有18名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
11月6日,市直属机关事务管理局的党员干部到村里,购买了贫困户家里的425公斤小米、3000多公斤土豆。丰收的喜悦映在上文村人的脸上,这个曾经出过27名登科进士的古村,正以崭新的面貌迎接新的生活。(葛燕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