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欢迎访问云霄霄(www.wx10.com)网站

当前位置:主页 > 创业 >

互联网创业路上要避开哪些坑?

时间:2024-04-21 22:03:08|浏览:

创业是少数人的生活,成功更是小概率事件。

创业风行的年代,大多数的创业者都陷入到“鸡血”误区……

创业思路1号“深坑”

“全世界没有一个创业家是靠空想而成功的,

点子一点都不值钱。”

“就算你的点子很好很有价值,

我保证世界上有一大批人有同样的好点子。”

最重要的是什么?没有别的,快速执行,做出来!

这是个实干的年代,没有谁会等你空想,点子谁都能想,没有验证的东西总是美好的。

网上流传一个公式:二流的点子+一流的团队>一流的点子+二流的团队

团队的重要性明显高于点子,最重要的依然是执行!

猪能不能飞,

不仅在于风口,

创业路上的艰辛正能量句子_创业路上的文案_创业路上

更在于这只猪有没有翅膀。

合伙之难2号“深坑”

创业路上的文案_创业路上_创业路上的艰辛正能量句子

“千万别和最好的朋友合伙开公司”

这是《中国合伙人》里王阳说出来的经典台词。如果你此前对这句话不屑一顾,那现在可要再掂量掂量了,“兄弟反目”一度成为创业圈热词排行首位。

子曰:“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大意是说可共同学习,不一定可以共同追求(理想);可以共同追求,不一定可与之共同坚守(原则);可以共同坚守,不一定可与之权衡利益得失。在兄弟合伙这件事上,共学、适道、与立、与权,皆是学问!

资源整合3号“深坑”

“创业是人生资源的总爆发。”

曾几何时,这句忠告成为创业者口里的“圣经”,也告诫着很多蠢蠢欲动的创业者,没有资源就别创业。

但是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拥有却不占有”成为资源整合的利器,一大批轻资产的公司依托“多赢”的游戏规则,借势资源整合创造了“独角兽”的神话。

创业路上的文案_创业路上_创业路上的艰辛正能量句子

全球知名的出行类创业企业Uber没有一辆自营车,估值上冲500亿美元,仅中国市场日订单量就接近100万份;Airbnb没有一张独立运营的床,却运营着全球最多的酒店客房,位列全球第三大创业公司。

在这个时代,

企业链接外部资源的能力

远超过自身拥有多少资源。

虚拟研发、虚拟营销、虚拟运输以及虚拟分配(指股权、期权制)激发了外部资源的活力,脑体分离的运营模式更是提升了资源的产出效率。

融资难题4号“深坑”

融资过多,可能会稀释太多股份,错失后面机会;融资太少,可能还没有走多远,又得停下加油。机会成本总是无法避免。

Y.Combinator(成立于2005年,是美国著名的创业孵化器)的Paul Graham对创业者不断强调:不要一味追求估值,而是看你更愿意和哪个投资人合作,以及他们可以怎样帮到你,融资动作要快,不要被细节困住,迅速回归产品。

创业路上_创业路上的艰辛正能量句子_创业路上的文案

著名的例子是马云,他的股权比例太低,就必须想一个合伙制的方法把自己捆住,因为不安全,又没法到中国香港地区上市。

而小米就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雷军掌握了小米科技77.8%的股权(因较为复杂,此处不探讨小米与小米科技的区别),因而,它可以去的范围就会大得多。因此,创业者从第一轮融资开始,就需要严格注意出让的股权比例,最好能够对后几轮需要出让的股权进行预估,做到心里有数。

《孙子兵法》云:“谋定而后动,知止而有得”,企业的决策如同作战用兵,必须做到三思而后行,从而实现“未战而庙算胜者”。

品牌公关5号“深坑”

在这个“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黄金时代,

创业严重同质化是不容忽视的事实。

陌生社交有陌陌、脉脉、探探多家争鸣,蜜芽宝贝、贝贝网、宝宝树抢滩母婴市场,阿姨帮、e家洁、云家政连名字都难分伯仲。

它们彼此的商业模式和运营能力差距不大,

谁能拔得头筹,往往最终取决于品牌影响力。

A轮融资经常被投资界认为是商业模式定型的分水岭。在这之前,商业模式频繁迭代比较正常,但是到了A轮,就进入模式相对定型,进入快速市场复制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公关就需要开始发挥重大作用。

产品知名度往往和市场接受度成正比,用户反馈又会进一步推高产品知名度,公关就是这个正向循环中的催化剂。

在拉开公关大戏之前,

企业创始人和公关负责人需要先自问几个问题:

我们是谁?

我们的差异性是什么?

我们在精神气质上的定位如何?

最简单的办法是邀请几位公关领域的专业人士、公司核心合伙人,连同投资人一起深度讨论。

对谁发声?

怎么发声?

在什么时点发声?

说哪些话?

技术之殇6号“深坑”

创业不是单纯地做代码,而是基于现实的市场需求,创造出解决这一问题的产品,从而构建一个商业系统,这一切的根本不是技术能力,而是寻找到商业机会的创业起点。

这些都要求技术型CEO站在更高的视角来审视创业项目。作为CEO,要努力跳出自我世界,凡事从公司战略的高度思考。

创业路上的文案_创业路上的艰辛正能量句子_创业路上

看过电影《社交网络》就知道,扎克伯格轻易搞瘫了整个哈佛网络,但他不止是个技术牛人,他的商业感觉和对用户需求的把握同样敏锐。在设计第一个长相匹配的网站时,他可以自由整合爱德华的算法,不痴迷于自有技术;在设计Facebook时,知道利用其他学校都想和哈佛名校学生交友的心理,懂得如何通过熟人关系网络邮件开展营销,最终通过添加用户是否单身这个简单标示,使得Facebook大获成功。

Facebook的成功并不是因为本身产品技术多么牛,而是把握住了产品用户的心理,选择了合适的营销方式,整合了自身独有的资源优势(哈佛大学)。现如今,但凡学了网页编程的技术都可以做出PHP网站,但有几个能做成Facebook?

产品困境7号“深坑”

创业路上的艰辛正能量句子_创业路上的文案_创业路上

雷军的“专注”“极致”“口碑”“快”,俨然已经成为中国互联网脍炙人口的“大鸡汤”。但是,让人总是怀疑,他真的说过这样的话吗?满世界的马云语录,也不知多少是其真言。名家名言真不少,心灵鸡汤总是坑。很多事情都是结果已定,再用故事美化其过程。让我们丢掉那些所谓的真理,来正视“如何做好产品?”这个问题吧。

很多人都以为产品经理是天马行空,富有创造力的文艺青年。事实上也可以算是如此,因为大多数初级产品经理都是自我的。从初级产品经理到成熟产品经理,是一个从感性到理性平衡的过程,是一个逐渐抛开自我,走向本我的过程。

产品做成什么样不重要,重要的是达到做成产品的目的与初衷。

比如,升级改版一个产品的目的是引流变现。虽然内心希望它是很炫酷的各种3D动画跳动,可是这样的网站,天然流量不会太高。假如一心要将它做得好看、炫酷,那就会背离初衷,也需要妥协。

以完成目的为第一要义,

放下自己的执念。

大多数创业者都做不到这一点,

从而剑走偏锋。

这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

同时也很可能是厄运的开始……

角色转型8号“深坑”

精英辞职创业,就本身而言,是创业浪潮汹涌的指数体现;而对于成熟公司,则有难言的伤痛。据说现如今,大公司中高层一批一批辞职,几乎成为现象级的“灾难”。

创业者和职业经理人有完全不同的游戏规则

职业经理人天塌下来有公司顶着,公司的品牌势能、资源平台、市场优势都能够按照一套比较成形的体系去运转,只要按部就班地管理好组织,协调好各种资源和关系,基本上就能获得成功。

这个对比就好像野外生存与公园徒步,都是走,但生存环境却完全不同。职业经理人创业常见自我认知偏差包括:能力判断偏差。职业经理人往往并不具备一个平台整体经营者的能力,对于全局的理解也有失偏颇,“野蛮”创业要求创业者必须是里里外外“一把手”,什么事都得自己管,而且要事无巨细地管。另外,这类经理人以前往往是“专才”,而非“全才”,如果不能从“专才”成功蜕变为“全才”,想要获得创业的成功就会比较困难,另外,心态转变也很困难。从“高大上”到“穷矮挫”,从挥手“千金散尽”到出手“锱铢必较”,从“豪华办公室”到“陋室窄屋”,做惯了职业经理人,再变成普通人还真是不那么容易。

还是那句老话“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离开老东家,曾经的大笔资源也就留在了老东家,一切都没有想象中美好。

时代困惑9号“深坑”

现如今的商业形态已经发生了太多的变化。在互联网浪潮之下,一面是互联网企业的高歌猛进,另一面是传统企业触网的慷慨悲歌,一场大变革、大转型时代的绝妙交响正在上演,而这本质上是一场新商业与旧商业的博弈。

有句话说:“转型找死,不转型等死。”在转型的路上所有的传统企业主都有着各种困惑和徘徊,也正在积极地探索与实践。

在互联网巨头和创业者批量涌入之时,很多先知先觉的传统企业开始积极“触网”,认为只要用好互联网工具,就能成功转型。有些企业一路踉跄地尝试做电子商务、做新媒体营销,线上流量成本不少,干吆喝却没有太多利润;还有些传统连锁企业向网络电商平台转型,曾经的门店、渠道优势一夜之间倒成了成本包袱;有些高管用曾经的成功方式带领团队,却发现互联网时代的组织管理都很困难,更别提运营效率。

大量事实说明,互联网转型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强制拆迁至异地重建的过程,有存量的组织和个人会有沉重的负担,转身转型都不易。

原有供应链上的关键角色,如品牌商、分销商和零售商的权力逐渐在稀释、衰退甚至终结。

而这一切,对于习惯了只以成本收益为标尺的工业时代企业家而言,完全是全新的课题。

创业目标10号“深坑”

在资本助推下,衡量创业成功与否已经有了一些主流的标准,那些明星创业者们的轨迹无非是:商业计划书→天使轮融资→A轮融资→B轮融资……IPO。IPO,几乎是所有创业者的理想标配。

彼得·蒂尔(Peter Thiel被誉为硅谷的天使)曾提过:

如果我们把所有的东西都看得很重要的话,这就是危险的。

IPO对企业来说很重要,但如果大家认为每一个创业公司都要IPO的话,那就危险了。我们要考虑到这个公司是否真的需要IPO。

这也是美国20世纪90年代出现泡沫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