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欢迎访问云霄霄(www.wx10.com)网站
出自 MBA智库百科()
目录
[编辑]
大学生创新创业是指大学生发挥创造性思维,运用个人所掌握的知识和资源,在学校的协助下或凭 自身能力组织和运营一个企业,并承担其所带来的风险。
[编辑]
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资源支持
[编辑]
资源支持的重要性
党的十七大就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发展战略,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38次提到“创新”、13次提到“创业”、2次提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无疑确立了创新创业的重要性。创业过程实质上是各类资源的获取、优化整合,它们伴随于整个创业过程,无论是否直接参与创业,资源支持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有了资源的支持,无疑可以促使更多有想法、有行动的大学生积极地投入创新创业中,充分发挥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适应新常态下,进一步增强就业创业自信,投入到祖国建设的伟大浪潮中去,共同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编辑]
资源支持需求
(一)教育教学资源
由于高校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上投入有限,许多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中都存在创业师资有限、协作平台建设滞后、资源利用率低下等问题;部分高校虽然开设了创新创业教育,但由于缺乏相应的制度和规划,创新创业教育明显动力不足,流于形式。
(二)实践平台
近年来国家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大学生创业的鼓励政策和帮扶措施,但要适应经济新常态,还有许多方面需要跟进。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构建就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在传统的高校教育中,往往只重视对大学生理论知识的讲解而缺乏对创新创业方面的科学指导,特别是对于创新创业这一实践性很强的主题,在教育中往往浮于表面而缺少科学有效的平台及教育途径。
(三)资金资源
大学生初入社会,绝少人能够有自己的创业基金。根据九三学社的一份中央提案显示,资金不足仍是制约大学生创新创业的主要瓶颈,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打击了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积极性,创新创业在大学生中的开展的难度亦随之扩大。
[编辑]
资源支持的构建
(一)构建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平台
为课程建设、教材开发、师资培养、实训实践环境建设等提供一个资源共享和相互交流的平台,建立各高校教师创新创业教学平台,实现创业教育资源的定制化开发,完善教育教学体系。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创业教育指导课,举办专题讲座,宣讲国家鼓励扶持大学生创业的法规政策,转变学生观念,增强创业意识;面向具有创业想法的学生,邀请成功企业家开展创业技能培训,提高创业技能;面向有创业想法但缺乏实践经验的学生,开展创业实践培训,开设创业实训指导课,加强创业技能的实践训练。在创业培训过程中,坚持强化学生的主体性、训练的针对性、培训的集成化,培养学生创业意识,树立创业精神,提高创业技能。
(二)建设大学生创新创业平台和基地
在经济新常态下,创建了以学校为主体、政府引导、企业主导的大学生创业基地,尤其是与高校关联紧密的高校科技园、创业园,作为小微企业创业的孵化器,使之成为大学生创业者的首选之地。各级政府和高校应加大对创业园区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完善创业园区软硬件建设,构建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学研一体化创新链条。在校内,学校可以尝试着将社会机构的科研课题纳入到校内创新创业平台中,让学生自由申请参与项目研究。在校外,同时积极争取与政府机构、社会企事业单位合作,在成功创业的校友企业建立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和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确保校企关系融洽,校企合作紧密,保证每个专业有两个以上对口企业可作为创业教育实训基地,满足学生专业实习和创业实践活动需要。
(三)为学生创业提供资金支持
引进校友资源,在广大校友中广泛宣传创新创业相关信息,吸引校友设立创新创业的种子基金;学校尝试设立大学生创业启航行动项目基金,资助学生创业项目;积极联系创业风险投资公司,与大学生创业共担风险,共享利益,帮助学生进行创业融资;在财政政策和产业政策上大力支持小微企业发展;高校和企业可出资设立,为大学生创业贷款提供担保,解决创业资金问题。
[编辑]
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
(一)大学生创业创新意识培养的精神路径
人类的认识从方向上来看,无非自觉和他觉两个角度。大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首先必须依赖于自觉意识的形成。事实上,如何形成对自己的创新观念、自己的创新实践、自己的创新心理的自觉自悟,是大学生在创业之前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只有促使大学生借助于自身已有的知识前设作为知识基础,形成良好的问题分析视角,并不断实现对自身认识的升华和突破,才能够使大学生形成良好的创新意识。考察人类社会产生之初至今以来的社会发展历程,我们可以发现,人类从以生存为原动力的对衣食住行等最基本内容的创造,到今天对各类精神需要满足层次的创造,人类的创新无不依赖于人的需要为基本视角,因此,无论从创业实现成功创业的目标实现视角,还是创业者自身如何培养创业能力视角来看,需求的考察是大学生创业创新精神培养的精神路径的起点。
创新意识作为人的一种意识活动,诚如马克思所言,“意识起初只是对周围的可感知的环境的意识,,是对处于开始意识到自身的个人以外的其他人和其他物的狭隘联系的一种意识”。因此,在考察需求的基础上,大学生创业创新意识必然导向对环境的深入考察。而毫无疑问,细致的环境考察并不能实现创新意识的真正内容,批判和怀疑才是变革的基本精神路径。大学生们只有在创业创新意识培养中不断克服惯性思维的影响,不断地通过怀疑和批判来实现对原型的挑战,才具备实现创新意识的可能。
(二)大学生创业创新意识培养的思维路径
借助于兴趣而产生探索新事物的欲望,事实上等于借助于探索动机实现自主创造的主动性,这是大学生创业创新意识培养的第一个必要思维步骤。建立在兴趣和动机的基础上,大学生需要视角上的更新和思考方法上的突破以求得对原型的扩大化理解,这是创新意识培养的第二个必要思维步骤。进一步通过灵感式的思维发散来释放“先入为主”效应、“暗示效应”的束缚、强刺激和多余刺激的干扰和思维定势等影响,这就基本实现了思维上创新意识的实现。
(三)大学生创业创新意识培养的技术路径
具体到技术环节,大学生创业创新意识的培养需要借助于信息要素来实现。因此,正确的信息处理方式将形成有益的创新意识的养成。事实上,所有的新点子都来自于对大量信息进行处理后的创造,甚至于可以认为,所有的创造又是都来自于对前信息的思想变革,因此,创业创新意识培养的技术路径可以概括为:对语言、文字、图像等思想表达方式所传达的信息进行技巧性的处理,进而借助于思维路径来实现创新意识的最终养成。
[编辑]
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意义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是缓解不断扩大的社会就业压力的需要
面对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在大学生中开展创业教育,树立大学生正确的职业理想和择业观念,开发创造性思维,提高综合素质和创业能力,对于大学生参与社会竞争,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高校毕业生大多在20~25岁之间,这个年龄的人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他们要求独立地、有主见地处理自己的事情,依赖父母的心理逐渐消失,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感明显增强,同时又处在人生的重大转折和突变时期,有很大的可塑性,是他们开发潜力、发展创造力的最佳时期。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城乡产业结构将依据市场的不断变化进行相应调整,从而带来劳动力的转移和职业岗位的转换,而且还应该具备新技术、新工艺的实施以及新产品的开发和创造能力,也就是要求未来的劳动者不仅要具备从业能力,还必须具备创新创业能力。因此,不断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正是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人才培养方面的诸多要求,同时也能促进高等教育自身的改革与发展。
(三)大学生创新创业是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需要
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十一五”规划中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我国提出,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推动力量,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国家竞争力的中心环节,把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在此社会环境下,在大学生中开展创新创业,以创新创业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全面成才,促进大学生就业,将是各高校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也是各高校面临的重要机遇。大学生创业就是改变就业观念,利用现有的知识、才能和技术,以自筹资金、技术入股、寻求合作等方式创立新的就业岗位,即大学生创业者不做现有就业岗位的竞争者,而是为自己、为更多的人创造就业机会。
[编辑]
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理念。
以人为本作为创新创业文化的内涵,表现为对创业者的重视,要求尊重创业者的个性,尊重创业者的个人选择,在尊重人、关心人的基础上注意创业者和创业团队在情感、行为、人生理想和生活价值上的个性培养。因此创新创业教育需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实践“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注重创业者个性的开发;构建科学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重视创业能力的培养;加强创业实践训练。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核心在于坚持自主创新自主创新作为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是我国应对未来挑战的重大选择,是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目标的根本途径。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对于自然学科来讲,要有新的知识;对于工程技术类学科,要创新一种方法;对于人文社会科学来讲,则要创新一种新思想。高校要努力建设创新型学校,为创新型国家的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三)大学生创新创业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虽然学生创业常常谈不上战略规划,但作为创业者,还是应该向投资者呈现“万事具备,只欠资金”的发展规划,如果你不能清晰地告诉投资者未来公司发展如何,那么,投资者也自然无法将资金投资到位。创新创业教育要求创业团队应该有完整的公司发展思路和业务布局,可以按照近期、中期、长期三阶段来明确提出公司的发展目标、价值主张、业务系统、市场占比、竞争力状况、品牌价值等,要给投资者关于公司目前及未来前景清晰的印象。
(四)大学生创新创业要坚持绿色发展道路
良好的生态环境、资源节约的发展模式,正在成为新的竞争优势。大学生创新创业一定要树立长远眼光,以对历史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更加注重生态文明建设,更加注重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不断增强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
(五)大学生创新创业要坚持服务地方经济适应地方经济发展,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
为主动适应地方经济发展需求,高校要规划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验区,对每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试验性改革。针对学校办学实际和社会需求实际,发展培养区域经济应用型人才,开展应用性科研和社会服务,大力发展面向地方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第三产业,为区域现代化生产、建设,管理、服务提供服务的服务面向定位。
(六)大学生创新创业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这是对科技创新提出的要求,也是大学生创新创业必须坚持的原则。大学生创新创业要面向市场、注重实效,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要深化创新创业的育人效果和产品的市场转化功能,多方位强化作品的实际效果,注重对学生进行科学思想、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教育。
[编辑]
相关条目
[编辑]
参考文献
何桂玲.陈泽凡.廖志凯.新常态下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资源支持研究[D].教育教法探讨与实践.2015 叶正孩.俞岚.论大学生创业创新意识的培养[D].法治与社会.2011↑ 姚汝贤.郝建华.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D].现代交际.2010
来自"https://wiki.mbalib.com/wiki/%E5%A4%A7%E5%AD%A6%E7%94%9F%E5%88%9B%E6%96%B0%E5%88%9B%E4%B8%9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