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欢迎访问云霄霄(www.wx10.com)网站

当前位置:主页 > 创业 >

创新创业的下一个十年我们会得到什么?

时间:2024-04-27 06:05:50|浏览:

2009年,浙江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正式纳入省大学生科技竞赛序列,下月,这个比赛将在宁波举行。

从2009年到2019年,这十年,我省大学生医学竞赛、化工设计竞赛、机械设计竞赛、程序设计竞赛……蓬勃发展,而记者在浙江省教育厅的《关于公布2019年浙江省大学生科技竞赛赛项的通知》里发现,今年我省将举办42项大学生科技竞赛,包括新增的大学生智能机器人创意竞赛、环境生态科技创新大赛、服装服饰创意设计大赛、乡村振兴创意大赛、会展策划创意大赛、金融创新大赛等。

这十年,也正是浙江创业发展迸发无限激情的十年,并为浙江更长远的创新创业发展提供了极为优异的发展基底。

此前五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浙江高校的优异成绩,或亦可窥见这十个竞赛年积蓄的养分。

如今,这波创新创业正在深一步扩大参与面和收益面。竞赛年的下一个十年,我们又将会得到什么?

陈奇英是浙江中医药大学生物技术专业的大四学生,面对半年后的就业,这位女生显得信心十足,而这个信心是竞赛经历带给她的。“我准备去企业工作,虽然还没有到招聘时间,但我对自己很有信心。我从大二开始参赛,这让我的理论学习更扎实,动手实践能力更出色。”一年半的参赛过程中,大大提升了她独立思考、团队协调、管理组织等能力。

去年,陈奇英和另外四个女生组队,参加了浙江省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项目是“丹参有效成分‘隐丹参酮’作用机理的研究”,拿到了省三等奖。“从查看文献、设计方案开始,甚至具体到购买试剂,都要自己一件件做,然后不断试错,真的很锻炼人。”

陈奇英的指导老师钱朝东告诉记者,经过几届师生的持续研究,隐丹参酮的作用机理目前基本可以确定,只剩下部分还需要进行基因组测序,“听到这个消息,不管是已经毕业的学生,还是在校的团队学生,都很兴奋。带过这么多学生团队,我觉得,参加课外竞赛,对学生科研兴趣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真的是一条有效途径。”

对于钱朝东的观点,浙江中医药大学2003届毕业生潘晔昉则以自己的创业经历作了生动的注解。

十多年前,潘晔昉参加过校级竞赛,“喜欢科研”这颗种子就这样种在心里,并不可遏制地发芽、成长。“当年我做的项目内容是名贵兰科植物白及的育种。后来毕业后听说白及的野外资源几近枯竭,而人工种植育苗还没有起来,我就动了心思,辞职后回到母校,找老师沟通,想让这个校内竞赛项目真正产业化。”

2015年初,潘晔昉做了一个很小的实验室开始白及育苗。慢慢地,越来越多的农户来找她,求购白及苗。很快,潘晔昉建了一个合作社。2017年左右,她开设了公司,专门从事育苗和农户种植指导。再后来,又在临安湍口开了一家中药材合作社。潘晔昉的公司,目前已经带动了近500户农户增收。这个“竞赛+项目”校企合作新模式,实现校企、企农双向反哺。

而陈奇英、潘晔昉,不过是千千万万个参加过竞赛的高校大学生中两员。浙江中医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党总支书记窦晓兵向记者透露了一组数据:2009年,浙江省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正式纳入省大学生科技竞赛序列,该竞赛平台已运行10年,先后服务了10届省赛、2届国赛、100多所高校,喜迎了近10000支队伍、40000多名学生参加。

本周一,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经验交流与推广会议在杭州启幕,来自全国各地的相关院校共聚一堂,交流竞赛经验。

现场,一有空闲时间,东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孟巍就会拉着窦晓兵等浙江中医药大学的老师们聊天,向他们讨教办省赛的经验。

孟巍说:“浙江省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已经办了十年,可以说非常成熟了,而且他们的办赛形式,关注竞赛全过程,而不止关注获奖结果,很值得学习。去年,我们在吉林省,也办了第一届省赛,今年要办第二届,学生的参与度、积极性很高。而我们几乎都是照搬浙江的办赛经验,所以真的要感谢,有了浙江的经验,我们仿佛有了一个‘老师傅’,对我们帮助非常大!”

最被孟巍赞誉的,是相比于其他常见的比赛重视结果,浙江省赛更重视过程评价。“比赛期间,各参赛队伍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实验设计,开展实验研究或野外调查,记录实验或调查过程,获得实验或调查结果,都要在网络上传全程记录、心得及论文。现场路演只占三成分值。这种比赛形式,不再只靠PPT美、讲得好,能更加真实评价大学生科研素养和水平高低。”

可以说,作为创新教育的特殊形式和有效载体,学科竞赛已逐渐被高校所认同。

“各类竞赛的初心,就是要锻炼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培养科研能力和创新思维兼备的高素质生命科学人才。我们想让天天拿着手机的孩子,走到实验室里来,进入项目研发中来。”窦晓兵说,目前,他所在的学院已经将日常教学与学科竞赛有机结合,把学科竞赛融入到日常教学活动中去,而在二、三、四年级,学生可以持续参加以学科竞赛为项目的科研实验。

杭州师范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副院长薛大伟说:“往年我们学院的免试生基本都有参赛经历。从各接收高校的反馈信息看,这些孩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到了实验室很快能上手。其实,参加竞赛的过程,有点像浓缩的研究生学习,学生能获得研究生式的培养。参赛过的孩子,综合素质普遍高,综合竞争力更强。”

“一直以来,都说要让大学生忙起来,学科竞赛是推动高等学校‘实践育人’工作的重要方法途径。”温州医科大学检验医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郑晓群认为,学生通过参加竞赛,拥有一个相对独立的课题,相对独立的经费,相对独立的实验室,在实现小目标的过程中,学会查文献、写综述、写课题、做实验、写论文、做PPT以及答辩技巧,“所以说,竞赛让学生在实现了小目标的过程中逐渐孕育大意义。这将大大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且这种培养模式有长效性,通过这种模式培养的学生,其创新思维和能力将影响一生。

在浙江的高校中,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也是最早一批参加创新创业类竞赛的学校之一。早在2004年,杭电学子就自发开始参加两年一度的“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

作为学校创业竞赛的集训总教练,钱昇教授2008年参与过杭州市扶持大学生创业政策体系课题研究。“杭州市是全国第一个大学生创业示范城市,大学生创业的氛围一直很好。”钱教授说,“我们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从2010年开始,学生参加创业比赛就得到了校方的大力支持,每年都有学生参赛团队进入全国总决赛。参赛者包括在校生和毕业5年内的大学生。”

在钱教授看来,虽然参加比赛的项目,最后转化成实际商业项目的比例并不是很高,但是大学生通过这个平台极大锻炼了综合能力,其中有些学生毕业后走向了自主创业。“尤其是我们工科院校的学生,很多学生参加了比赛之后就开阔了视野,学到了商科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