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欢迎访问云霄霄(www.wx10.com)网站
说到中国创业者的代表,孙中山绝对是其中之一。而且是硬核的那种。
作为一个医者,孙中山本可以安安稳稳地挣一份体面的收入,在广州成为受到市民敬仰的孙大夫,在药房大堂上挂满“妙手回春”和“华佗再世”的锦旗。
可是,时代易变的关头,英雄人物的做派,永远是赶上潮头,搏出一片新天地。
贯穿他的一生,都有一种哪怕抛弃生命,都要死磕到底的精神支撑着他。
也是因为这样,他虽然没有真正意义上创业成功,却是中国当之无愧最成功的创业者之一。
昨天是孙中山的诞辰。我看了一眼朋友圈,没有几个人记得。我想,在这样的日子里,我们就来读一读创业者孙中山的往事吧。
一 硬核创业者的诞生
28岁之前,孙中山可能从来都没想过,自己竟然会把往后的生命,全部投入到创业这件事里去。
这一年,他关掉了自己在广州的药房,像所有怀揣重整旧山河梦想的有志青年一样,径直北上。诸葛亮在河南南阳郊区跟刘备策论天下的年龄,也正好28岁。孙中山坚信,此时大清航船上掌舵的年迈船长李鸿章,同样需要锐意的孙中山扶助他挽救国家。
1893年,孙中山就是在这儿开了他的广州中西药局
但是呢,嘴里嚷嚷着为国效力的年轻人,李鸿章见多了。凭借着多年职业经理人的直觉,他判断眼前这个孙大夫,不过是个骗编制的混子。国家公务员体系已经沉冗不堪,凭什么再给你一个没有资历的小角色开后门儿?何况,连基层锻炼都没经历过,就想直接空降到体制的决策层,在李鸿章看来,属于妄念。
作为从业多年的职业经理人,李鸿章有他的办事儿套路,也有他的老辣之处。改革永远是最艰难的事儿,年轻人哪里能懂?
改革确实不容易,三年后,孙中山的这位自称“圣人”的老乡康有为,就改革失败了。
于是,在辗转武汉等地回到广州的时候,目睹民生缭乱的孙中山,回想起李鸿章对自己的轻慢,只感受到一个信息:清廷这间百年老店,已经烂透了。
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
1895年,这个壮志难酬的改革派青年孙中山,就这样被扼杀在摇篮里,而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彻底的革命者孙中山,正从美国夏威夷赶回自己曾经奋斗过的城市,广州。在这儿,他将开启中国近代史上最硬核的创业生涯。
这一年,孙中山年届而立。如果他是那个坐在广州药房里给人看病的孙大夫的话,这已经是一个小有所成的年纪。可是,创业者孙中山,还很年轻。在很长一段时间,他的想法极其简单:拿钱,然后,干。
他也为自己的年轻付出了惨痛的代价。毕竟孙中山此前所有的工作经验都是坐在大堂里给人看病,组织规划这些事儿一概没沾过。
孙中山屡屡出错:人马到了,枪没到;风声走漏了,顶风硬刚;等枪到了,清兵已经在那儿蹲点儿多时。
孙中山在一场起义中,把能犯的错误全犯了一遍,结果可想而知。后人把它称为“广州起义”。
这场失败的起义,一度让孙中山烧光了创业基金,打没了合伙人,还差点儿把自己给赔进去。而最惨烈的是,孙中山犯的这些错误,实在是太基础了。或者说,实在是太幼稚了。
后来的《黄飞鸿》系列电影曾经刻画过这场革命,那句:但愿朝阳常照我土,莫忘烈士献血满地 今天听起来依旧让人热血澎湃。
历史的荒诞与惨烈往往也就体现在这种地方。
那个一度生活在纵横潇洒的梦幻泡影里的年轻人,终于亲眼见识到创业的残酷。
可他是孙中山。也许下一次的创业要怎么搞,他还没琢磨明白,但是,从他抛弃家业北上的那一刻起,从他遭遇李鸿章冷落的那一刻起,从他在武汉目睹民生凋敝的那一刻起,他已经决心把这条路一直走下去了。
男儿到死,心如铁。
二 创业导师的至暗时刻
1912年8月24日,孙中山事隔十七年再次来到北京,同袁世凯商议政权交接的事项。各界媒体全程直播了孙中山这次北京之行。
这次,因为武昌起义的成功,他离开北京的时候,已经摇身一变,成为了“创业导师”。
但大家心里都明白,清政府垮台,很大程度上是袁世凯代表的地方部门跟中央不配合的缘故。即使没有武昌起义,大清那间百年老店其实已经名存实亡。这个国家真正的统治权,掌握在袁世凯这些分离出来的部门主管手里。
也正是这个原因,民国建立之后,孙中山和他的创业团队连管理层的位置都没坐稳,就被这些有钱,有人,还有枪的地方派系给架空了。
1913年,袁世凯就中华民国任大总统
此后的几年里,孙中山的创业团队该死的死,该散的散,有枪的军人去拉山头搞割据,没枪的文人沉默的沉默,流亡的流亡。创业导师孙中山,在这些年里过得其实挺辛苦。
1905年华兴会部分成员东京合影。左一的黄兴,左四的宋教仁日后成为孙中山的股肱之臣。可惜,宋教仁与1913年遭刺杀,黄兴与1916年去世,这段时间,正是孙中山最艰难的时候。
但是,他并没有因为袁世凯的去世,而赢得这场与军阀之间博弈的胜利。
北洋政府的领导班子坐得依然非常安稳,虽然常常挨骂,但他们的心胸似乎也锻炼得宽广了许多。毕竟,能暗杀的人,他们已经杀光了,市民有情绪发几句牢骚,也不值得他们在意。
反观孙中山,在这几年里,虽然也有地方势力以“指导创业”为名,邀请他去开过几期培训班。可是,“创业导师”孙中山在他们看来不过是一支招揽民心的“概念股”,跟后来的“共享经济”和“区块链”并没有什么区别。民心拉拢够了,转身就把孙中山给踹开。
所以,死磕了十几年的孙中山也终于产生倦怠感,自己硬核的创业精神,招架不过几个地方句法的套路。
1915年,一身失意的孙中山再次回到日本的,当年围绕在自己身边的创业团队已经所剩无几。他除了一身硬骨头,差不多什么都不剩了。
1915年,宋庆龄与孙中山在日本结婚
而对创业来说,最需要的就是人。人都没有了,谁还跟你为梦想窒息?还革命个屁啊!
良友渐随千劫尽,神州重见百年沉。这是孙中山生命里最黑暗的一段时光。
直到1917年,孙中山才终于迎来转机。
第一次世界大战正处在最焦灼的一年,整个世界的政治版图都随之剧烈晃动。像孙中山这样的革命者,每天都在全世界诞生。
于此同时,中国北方的另一个庞大帝国也在快速解体,世界上第一个共产主义国家,苏维埃俄国在沙皇的领土上拔地而起。
十月革命中的列宁
漂泊海外的孙中山感到一阵欣喜,从苏俄的建立中,他看到了革命的另一种可能形式:革命,不仅仅是精英的事儿,而应该是所有国民的事儿。
这一年,孙中山51岁。五十岁是知天命的年纪,对于孙中山来说,他的天命就是把革命进行到底。
年过半百的孙中山,而今,要迈步重头越。
三 孙中山的敲钟之路
来自苏俄的投资,不仅给孙中山的创业队伍带来了人,钱,和枪,还给他带来公司的全新组织方式。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国民党沿袭了洪门的黑社会做派。
1925年,洪门的一个分支“致公堂”改组,成为后来著名的民主党派——致公党
入党恨不得喝鸡血,摁手印,纳投名状。他们中的很多人,甚至不是因为“三民主义”信仰而入党,要么是郁郁不得志的体制边缘人,要么生活真过不下去,找个山头靠着,把自己的下半辈子也算交付了。
共和理想和三民主义,对于这会儿的国民党来说,不过是水泊梁山外面树的那杆“替天行道”的大旗,真轮到动手的时候,谁都只看大哥眼色行事。
这种的党内组织模式,在搞革命的初期,人不杂,事不多,动静小的时候,还有些作用。但是,谁都知道,黑社会这种组织结构松散,办事儿完全看脸,提名号的机构,在地下瞎鼓捣还行,要想率领亿兆国民搞革命,是一点儿办法也没有的。
所以,一旦革命受挫,除了原本党内认可孙中山这个大佬的小弟们还会围在他身边,不服他的人早就一哄而散。散落在外的党员也不会为了“三民主义”而在地方上重新把队伍拉起来。
所有人,都在等大哥。
一直等到苏俄投资的到位,国民党才找到一个现代革命政党作为自己的师父。虽然办事儿看大佬眼色的积弊还没法儿根除,至少,国民党也懂得发动群众了。等到北伐战争时期,党员人数已经扩充到70万人。
对于孙中山来说,到了重新聚集合伙人,拿起枪杆子,跟旧军阀们决战的时候了。
相比于十年前那场仓促的革命,此时孙中山坐拥着最丰厚的资源,并且,建立了专门的创业人才培养基地“黄埔军校”。最重要的是,他终于把革命打造成为一件有“参与感”的事情。
孙中山在黄埔军校一期生开学典礼上
1922年到1925年的广州,是这座城市在整个近代史中最高光的时刻。有志青年们,受到孙中山和他创业团队革命热情的感召,从四面八方汇聚到这里,因为他们相信,自己的生命将从这座城市开始,发光发热。就在广州的某一个角落,孙中山曾经开过药房的地方,此时也许就正有一个信仰着孙中山革命理想的青年从里面走出来。
现在人潮涌动的北上广所折射出来的希望与活力,跟那个年代的广州比起来,也不过如此。
1925年,广州学生示威游行
孙中山的心里终于感到了欢喜,这一刻,他应该比1894年带着自己救亡图存的理想北上面见李鸿章的时候还要欢喜;比他在美国洗盘子时听到满清灭亡的消息还要欢喜。因为,他真正看到了自己创业成功的希望,这个国家的复兴真正变得触手可及。
1928年,在孙中山去世两年多后,他的继任者,那个热爱炒股、写日记、找情人的中年人蒋介石,终于完成了孙中山的遗志,把他苦心经营多年的企业,带到了上市的敲钟现场。
蒋介石把他在上海滩养成的炒股的爱好,一直带到了北伐战争
可能,重新打入南京的蒋介石,这会儿也会记起那句诗:
几时痛饮黄龙酒,横揽江流一奠公。
- - - - - - - - - - - - - - -
虽然中山先生直到去世的那一天,也没有目睹自己的事业上市,但他的革命精神,却在无数国人的心中种下了一颗种子。
在此后,无数的中国人纷纷投身于中山先生的为之奋斗的事业中,无数中国人在这条充满血泪的崎岖道路上跌倒又爬起来,就像当日的中山先生一样。
谨以此文献给孙中山先生,献给无数为民族复兴前赴后继的革命者。以及,献给正在奋斗路上的你。
酷玩实验室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