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欢迎访问云霄霄(www.wx10.com)网站
最近,“摆地摊”成为全民热点。我们的总理说,地摊经济也是中国生机。
在疫情防控常态的背景下,中央文明办明确要求,今年不将占道经营、马路市场、流动商贩列为文明城市测评考核内容。
要是在几年前,让人去摆摊,可能会有一丝揶揄、不尊重的意味;在今天,大家却把它看作是一种提高收入的积极生活方式。
在英语中“摆摊”怎么说,有着什么样的含义呢?世界各国又有着怎样的“摆摊文化”呢?贝乐教育集团学术副总裁Jeremy今天来聊聊这一话题。
关于地摊的多种“叫法”
摆地摊,就是流动小贩的经营行为,在英语里面有许多的说法,有的是中性的,有的是贬义的。
我们可以常常听到美国人会把自己的集市叫做“fair”;而讨论到许多亚洲地区的街市时,我们往往听到的却是:wet market。
这个词最早来源于香港,因为广东地区的人民把晒干的鱼啊贝类啊等等叫做干货(dry goods),那么对应的卖海鲜和新鲜的菜的市场就是:wet market。
在英语中,集市里面的“摊位”叫做“stall”,表示用几块板隔开的一个售货空间。
但是其实这个词本来是“马厩”的意思;洗手间里面隔开的单间也叫做“stall”。
英美人士在自己家后院卖东西,摆yard sale,是怎么称呼他们自己的摊位的呢?
他们用booth这个词,你可以想象一下,就是那种有帐篷,有小桌子的舒适的小摊位。
所以,如果你用“wet market”,“stall”这样的词来描述在市场里面的摊位和商贩的时候,在英语语境下会带给人很奇怪的感觉。
有的英语媒体为了表示对摆摊者的尊重,会比较委婉一点的把地摊经济叫做:informal economy,意思就是非正式经济活动。
这里的“非正式”包含了几个暗示:无需交占地租金(no rent),无需纳税(no tax),较差的卫生条件(low hygiene standard)。
比较有共识的是,地摊经济能为一个城市带来烟火气(urban livelihood):川流不息、熙熙攘攘的人群(hustle and bustle),还有那随处可闻的讨价还价声(haggling)。
消费者获得了价格低廉的商品(great bargains);摊主提高了收入(boosting their incomes)。
广东地区“走鬼”叫法的由来
“摆地摊”在我国的广东、香港、澳门地区还有另外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走鬼。这个名字来源于殖民地时期的香港。
许多年前,它是流动小贩违法摆卖时,为了逃避执法人员抓罚而相互招呼走脱的暗语,后来被人们当作无牌流动小贩的代名词。
如今,香港的“走鬼”已成为一个特殊的零售市场,直接影响着部分市民的生活。在一些地区“走鬼”更成为一道特殊的风景线。
你可能会留意到,在今天的香港、新加坡的英文报章里,街道小贩们也被称作:hawkers。新加坡的街市还叫做“Hawker Centres”。
这里的“hawk”不是“鹰”的意思,而是指大声吆喝大声的叫喊;同时,“hawk”也有吐痰的意思。
在某种意义上说,这个名称也代表着一种刻板印象:这些都是粗鲁、大声、随地吐痰的商贩,并不是“绅士”gentleman。
在今天的广东地区,“走鬼”这个叫法已经很少有人用了。
在向外国人介绍地摊经济的时候,今天的《中国日报》用的是:“street vendor”,“peddler”和“stall owner”这些词。
从“走鬼”到“地摊经济”,从“hawker”到“owner”,我们对自由经济者的称呼不再有贬义和歧视性的意味。
我们应该感到自豪,这个变迁体现了我们国家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及每一位公民的地位的提高。
世界各国的“摆摊文化”
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摆地摊”不仅在国内成为烟火气息的表现,成为蓬勃发展中的民间文化。
其实,在国外也有着具有每个国家当地特色的“地摊经济”和“摆摊文化”。
美国:地摊经济,创业者的“摇篮”
在美国摆地摊是需要办理营业执照的,并且有的还需要不只一个,比如你是卖食物的,就必须附加办理食品经营一类的证明。
在这里,很多人把摆地摊定义为学习做生意的开始,也就是创业者,相比广大白领上班族,他们既是老板也是打工仔。
美国的地摊,最有特色的应该就是yard sale(在自家前院摆摊卖闲置物品)和 flea market(跳蚤市场)。
许多人会提前在报纸上登个小广告,招揽顾客。早上七八点,“地摊”开卖,而且“摊主”一般都是家里的孩子。
因为很多美国家庭都把“卖旧货”当成一个教育孩子的机会,培养孩子的经济头脑,养成孩子对钱的正确认知,知道赚钱的不容易。
很多孩子也会出售自己制作的手工艺品、甜点、饮品等等,因为这部分收入归自己所有,所有孩子们也很乐意参与。
英国:各不相同的摊位费
在英国摆地摊,不同的地方甚至卖不同种类的东西,都会导致摊位费的不同。
以景区某湖为例,卖艺术品(耳钉,木质等),摊位费周末两天在70磅。但如果卖食品的话,摊位费则在100磅。
当然,不同的市场会有一些位置不是特别好或者摊子比较小,但是摊位费稍微便宜点的地方,需要自己跟经理人谈。
英国的市场需要上保险,名字叫做public liability insurance, 一般是需要你买完保险并提交给市场,市场的经理人才会看看有没有摊位给你。
这个insurance也是根据你的商品种类,以及保险索赔额度等自主选择的,一年的话也不贵,几十磅到一百多磅就能搞定。
英国人所卖食品一般是自己手工制作,所卖的手工艺品部分是自己手工制作,而剩下的则是去当地市场进货。
据说在伯明翰有一个进货点,并且能够买到从中国来的商品。
希腊:怀里揣着传家宝,不卖天价不罢休
希腊有很多有名的露天集市和跳蚤市场,Monastiraki跳蚤市场、Avissynias广场的古玩市场、雅典中央集市、Piraeus跳蚤市场(每周日)、Piraeus 中央集市。
形形色色的贩卖者们有专职的,也有仅周末来摆摊的;有打开箱子就吆喝,盖上箱子就走人的;还有手里就端着个传家宝,不卖出天价誓不罢休的。
马未都老师就曾对希腊政府广场上的集市颇为赞赏。每到节假日在广场上10点之前都可以摆地摊,10点钟准时清理收摊。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摊位,开车到摊位之后打开井盖自己接管子,上下水都弄好,就可以摆摊了。这样的烟火气,怎能不让人流连?
马达加斯加:年入百万的摆摊“圣地”
要说摆摊收益,还是勤劳、聪慧的中国商人最为优秀。在遥远的非洲,就有中国人通过摆摊年入百万!
因为动画闻名世界的马达加斯加,其国民经济的基础主要是靠农业,农民人口占总人口的80%以上,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
马达加斯加因为没有把工业发展起来,但是他们却拥有极其丰富的旅游资源。这里的美景都是最原味的,没有经过人工过多的修饰,但是却美得像天堂般。
事实上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马达加斯加岛就对外发展旅游业,并且鼓励外国人在本岛发展商业进行投资。
充分抓住这一商机的中国人,通过售卖当地严重缺乏的生活用品,依靠几万块的成本实现了年赚百万!
你还知道哪些其他国家的“地摊文化”吗?快来通过文末留言的方式和我们一起“科普”、分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