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欢迎访问云霄霄(www.wx10.com)网站
高校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前沿阵地,应该积极发挥先行者和践行者的示范作用,不断强化新时代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提升人力资源素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实现大学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
新时代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界定
深刻理解创新创业基本概念是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的基础。创新从哲学上说是一种人的创造性实践活动。人类通过对物质世界的利用和再创造,形成新的物质形态。创业是一种劳动方式,是一种需要创业者运营、组织、运用服务、技术、器物作业的思考、推理和判断的行为。创新创业是基于创新基础上的创业活动,既不同于单纯的创新,也不同于单纯的创业。创新强调的是开拓性与原创性,而创业强调的是通过实际行动获取正当利益的行为。因此,在创新创业这一概念中,创新是创业的基础和前提,创业是创新的体现和延伸。
准确界定创新创业教育基本内涵,可以更好地为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提供基本遵循。教育是改造人的灵魂、塑造人性、增长才智的重要途径。培养新时代创新创业人才,提升人们的创新创业素质,必须依靠创新创业教育,使其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开展新时代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要适应新时代创新创业实践发展的新需求。大学生是最具创新、创业潜力的群体之一,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对我国创新创业教育既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又提出了新的工作要求。因此,开展新时代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既要着眼于培养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人才需要,又要着眼于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的全面提高,更要着眼于努力实现大学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所以,开展新时代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就是指高校要面向全体学生,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按照“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要求,以素质教育为主题,以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为先导,以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为核心,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为重点,强化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理念、价值、精神、能力等知识的灌输和传授,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本领和综合素质,最终实现充分就业并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一种教育实践活动。
新时代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基本现状
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创新创业的孵化器,把开展新时代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摆在重要位置,不断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向前发展,这既是新时代赋予高等教育的崭新课题,也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迫切需要,还是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与创新创业能力和实践本领的重要途径,更是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重要举措。
近年来,高等院校不断强化创新创业教育,取得了一些显著成效。一是坚持把创新创业教育提到学校重要议事日程,建立由校长任组长、分管校领导任副组长,大学生创新创业部门牵头,各有关部门相互配合、齐抓共管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机制。二是坚持立德树人基本导向,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明确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要求,建立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三是坚持强化创新创业实践,加强高校与地方政府资源共建和共享,广泛搭建“众创空间”等实习实训平台,积极办好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各级各类创新创业竞赛等,对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动毕业生充分创业就业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开展新时代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薄弱环节和不足。经过这几年高校持续不断地推进创新创业工作,当前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已从尝试探索阶段发展到较为成熟的新阶段。
新时代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路径
开展新时代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把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纳入高校人才培养全过程,落实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支持在校大学生提升创新创业能力,支持高校毕业生创业就业,提升人力资源素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实现大学生高质量就业。
要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主动做好顶层规划。领导高度重视和积极做好规划,是组织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前提和基础。高校党委要坚持政治站位,主动把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到学校改革发展事业的全局中,尽快把创新创业教育摆到高校党委重要议事日程上来,积极做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整体规划和顶层设计,统筹协调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明确主要牵头部门和相关配合部门的职责分工,推动建立全面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长效机制,形成党委领导、科学实施、师生参与、制度保障的协调保障机制。
要进一步优化课程设置,健全完善教学体系。合理的课程设置和完善的教学体系是教育教学的重要环节。高校要进一步优化课程设置,突出专业特色,创新创业类课程的设置要与专业课程体系有机融合,创新创业实践活动要与专业实践教学有效衔接,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要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把创新创业教育有效纳入专业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教学计划和学分体系全过程,健全课堂教学、自主学习、结合实践、指导帮扶、文化引领融为一体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增强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
要进一步配齐配强队伍,打造专业教师团队。配齐配强师资队伍是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保障。高校要加强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积极从社会各界聘请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专家学者等作为兼职教师,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的高素质创新创业教育教师队伍。要强化高校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能力和素养培训,改革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推动教师把国际前沿学术发展、最新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融入课堂教学。要大力支持本校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鼓励教师参与社会行业的创新创业实践,不断提高创新创业教育本领和综合素质。
要进一步开展实践活动,积极拓宽实践平台。有效的实践平台是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载体。高校要把创新创业实践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延伸,通过举办创新创业大赛、讲座、论坛、模拟实践等方式,丰富学生的创新创业知识和体验,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要充分发挥大学生创客空间等校内创新创业实践平台作用,面向在校大学生免费开放,开展专业化孵化服务。要结合学科专业特色优势,集聚高校、政府、企业、社会多方资源,大力建设一批校外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基地,实现校校、校地、校企、校社协同育人目标。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价值在于以创新创业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大学毕业生高质量就业。高校要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坚持把创新创业教育摆在重要位置,统筹协调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全面发展,承担好“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神圣使命,办好人民满意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为国家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重要人才支撑。
王逸凡,沧州师范学院讲师,本文系2021年度河北省应用技术大学研究会课题“新时代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编号:JY2021181)的研究成果。